在大众日报、团省委、省学联组织的第四届大学生“调研山东”活动中,“农二代”是大学生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共有12支团队把目光聚焦于这一群体。山东财经大学的同学从“农二代”精神健康的角度切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研究生们关注的是“农二代”的婚恋观,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年轻人了解了新生代农民的文化需求情况,山东艺术学院的女大学生从女性的视角,查看了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生存境遇,青岛农业大学的同学则对“农二代”融入城市这一话题展开了调查……他们用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直击内心的访谈故事,向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农二代”的生存状况。让我们一起,跟随大学生们走进“农二代”群体。
各调研团队在调研。
比父辈生活更好的“农二代”,为什么会不堪重负?“农二代”与他们父辈之间有何不同?“农二代”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山东财经大学农二代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团队就这些问题,在济南、临沂、菏泽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0份。
调查发现,“农二代”收入虽然比父辈高了,但面对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其压力却更大;尽管“农二代”个性越来越张扬,但其人际关系圈却很封闭,以同乡、同事为主;不少人在工作之余感到空虚无聊。“农二代”的精神状况值得关注。
“总体来看,第二代农民工与上代农民工相比,在收入状况、知识文化程度、融入城市生活、兴趣爱好、个性发展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团队负责人刘倩仪说。
比如,在个人月收入方面,46.79%受调查者集中在1000—3000元,30.71%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还有部分自主创业者收入高于普通城市居民。知识文化程度方面,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占71.07%。
从问卷来看,第二代农民工普遍感觉到物价高,生活压力大。39.29%的受调查者对未来没有安全感;39.29%认为“还行”,能解决温饱;比较满意的占21.43%。
“收入的提高并不能给‘农二代’带来足够的安全感。”调查报告指出,较多“农二代”认为城市中物价太高,而自己的收入并不能与攀升的物价相抗衡,从而产生巨大的生活压力。不少“农二代”时常感到焦虑,尤其是在考虑到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时心里会紧张。
在“如果将来在城市发展不顺利,是返回老家,还是坚持在城里”选项上,有60.71%的选择留在城里坚持;选择回老家但不务农的占21.43%,仅有7.14%选择回老家务农;有10.71%选择了宁愿“混”在城里也不回老家。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