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堵城”何去何从 三种车牌管制京广模式之弊

2012-09-18 09:44 来源:南方周末

“堵城”何去何从 三种车牌管制京广模式之弊

盘点各地汽车限购政策。 (CFP/图)

  更多的“堵城”正在跃跃欲试效仿北上广那些先行者实行车牌管制。但它们能否躲避人们对北上广三种模式的批评声浪?

  自2012年7月1日广州试行汽车限牌政策之后,关于温州、南京等多个堵城将步其后尘的传闻不绝于耳。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之后,各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经愈演愈烈,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心头之患,但如何治理拥堵,并无定论。无论是上海的车牌竞拍政策,还是北京的单纯摇号、广州的摇号与竞拍结合政策,都有诸多诟病之处,包括法律授权不清、过程公开透明不足等等。

  更多的“堵城”正在跃跃欲试效仿那些先行者实行车牌管制。但它们能否躲避人们对北上广这三种模式的批评声浪?

  “最贵铁皮”的由来

  上海是国内最早、2010年之前也是唯一一个对私车牌照普遍实行限制性政策的城市。

  早在1980年代,上海就开始竞拍私车牌照,那时的起拍价就高达十万元,以当时收入水平这主要被视为一种“奢侈税”。

  1990年代初,由于汽车需求的较早涌现和城市道路状况的难如人意,上海中心城区的交通已呈不堪重负之势。在着手修建这座城市的第一条高架道路和地铁线路的同时,以竞拍方式全面限制私车牌照的政策也被推出,并被官方冠以“市场化分配”的时髦名头,不过那时的竞拍仍是“有底价、不公开”的。

  经过一系列演变,2000年上海开始实行针对国产汽车(后因中国加入WTO把进口汽车纳入)的“无底价”竞拍,这也是现行私车牌照额度竞拍制度的起点。当时上海的做法是,政府每月只推出一定数量(通常是几千个)的私车牌照“额度”,购车居民通过竞拍买到“额度”,才能办理私车牌照的手续。

  实施十二年来,“额度”竞拍价格从初时的不足万元一路攀升至2012年8月的6.3万元。这是2012年4月以来,第三次月度竞拍价格突破6万。这意味着,车牌价格已高过很多经济型轿车,民间把上海的私车车牌嘲为“最贵的铁皮”。

  得益于实施多年的车牌额度控制,上海这座特大城市的拥堵程度远逊于比它少了1/6人口的北京。一个可资对比的数据是,目前上海汽车保有量为200万辆,而北京已超过500万辆。

  但是,考虑到这一政策的种种负面因素,上海市政府也一直在考虑实行“B方案”的可能性——被学界公认为相对最能兼顾效率和公平性的征收拥堵费模式,就从2001年开始多次出现在上海决策者的案头。

  所谓拥堵费,指通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控制交通出行需求,调整出行路径,减少拥挤区域道路交通流量,在伦敦和新加坡等地均有实行。

  早在2001年,上海市建委就已在牵头调研拥堵费征收模式,并因写入了2002年《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内而被坊间热议,但那时上海市政府内部各部门反对意见很大,认为“电子收费系统等条件尚不成熟”。

  此后,每当现行车牌额度拍卖政策遭到舆论质疑时,这一“B方案”都会被重新翻出来讨论一番。

  2004年,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的黄海就在中央电视台“炮轰”过上海的车牌限制政策。黄海称,上海的私车牌照竞拍违反了当年5月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希望上海方面能够按照新的道路安全法规,对这个行为再进行一次认真的研究”。

  这个表态旋即引发全国热议,法律专家们更是以研讨会和撰文等方式,对这个政策的合法性问题提出猛烈批评,称其还违背了行政许可法、《机动车登记规定》等法律法规。

  这些质疑声让上海非常被动。“为此,上海专门去(中央)作了解释,对黄海个人也去进行过解释。”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顾长浩在2012年8月末一场小范围的车牌政策研讨会上回忆道。

  这场波澜的发生,也和当时价格走高带来的关注度相联。在黄海讲话之前,私车牌照“额度”的竞拍价格,已一路涨至4.5万元的历史高点。

  此后,尽管上海官方宣布“经请示全国人大、国务院等部门,以及内部专家多次研究,各方都认为上海的政策没有违法”,但“取消竞拍”的说法一度在坊间盛传数月。

  到2007年末时,又一波的价格飞涨,把上海的竞拍政策推向舆论中心。上海私车牌照的“额度”价格快速上升,直奔6万。而当时楼市股市火爆,上海居民财富迅速积累,购车需求旺盛。

  这一次上海市政府把矛头指向了被指控为操纵一手车额度竞拍报价、拉升二手车牌照价格的汽车经销商。当时,政府查处了一批违规的经销商,还调整了竞拍办法来规避这种行为。

  当时,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一位副局长还公开表态称,上海现行的竞拍制度只是一项“过渡性政策”,今后会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完善逐渐淡出,于是又引发一波“取消竞拍”的传闻。

  上海市政府在2004年、2007年两次风口浪尖之时,都曾拿出征收拥堵费的方案重新讨论,但都因实际操作困难、反对意见较大而不了了之。

  事实上,技术障碍早已不存在,但计费、缴费各个环节的管理问题,依然让官员们头疼。参与讨论的一位技术官员就持反对意见,“这个收费天天都要交,不像牌照一次性就交完了事”。

  伦敦采取的是先记账单、再由车主自行缴费的方式。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顾长浩举了一个例子,在和伦敦的政府官员交流拥堵费方案时,他问对方,伦敦平均每个月要处理多少拖欠缴费的案子,对方回答说是一两千例。这个答案让顾很感叹,“想象一下,如果照搬到上海,仅这一项,就会是一个多大的量。”

  不仅如此,在2007年这轮讨论中,如何定价、如何补偿本身住在拥挤区内的居民、如何处理与外地车的关系等问题,均引发了与会官员们的争论。

  这项政策动议依然被“搁置”下来。顾长浩说,“那时打算搁置到世博会结束之后再说。”不过世博会已过去两年,拥堵费的讨论未再重启。

  而上海车牌额度的价格虽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一度跌落,但后来又随着经济好转噌噌涨起来,2012年5月更是创下6.4万元的历史新高。

  “当决定了使用这个拍卖政策,就已经意味着必须承受价格越来越高的趋势不可改变,想要同时把价格控制在老百姓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是很难实现的。”一位多年来参与这项政策改进的上海官员坦言,车牌“额度”本质上就是一个资产性产品,那就必然会具备资产的特征,比如价格变化受预期左右、存在投机炒作行为等。

  在私下场合里,政策制定者们并不掩饰自己的想法,“这块铁皮的价格,早晚会奔10万元钱去。”

  与价格伴生的另一个争议话题,是每年数十亿、累计已有两百多亿的拍卖资金的流向,尽管官方早就宣称用于公交设施建设,但在“两会”代表、委员、律师信息公开申请和诉讼等各方持续压力之下,直到近两三年,才做到每年定期公布收支大数,但政府网站上简单的几栏数字,显然还远未达到民众所要求的公开透明的程度。

责编:李婷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