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香港的“强积金”养老制度 争论演变尚在进行

2012-07-30 09:23 来源:南方周末

  2010年12月1日,香港,一位78岁的老人(左)在笼屋外乘凉。 (CFP/图)

  2010年12月1日,香港,一位78岁的老人(左)在笼屋外乘凉。 (CFP/图)

  末代港督曾经提出过一项类似于大陆养老保险的“老人金”计划,但香港78位学者联名登广告反对。

  强积金模式中,钱在个人账户里,每个人的钱一清二楚。工作时存多少,退休时拿多少,每一代人都只管自己。

  港府虽然选择了不同于世界绝大多数地方的模式,却保持了多元的开放选择,并且始终在推动强积金从“半自由”到“全自由”。

  有没有一个完美的制度,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养老问题?

  答案当然是没有。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不停地探索。香港,作为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直是积极的探索者。

  最终,香港做出了一个不同于世界大多数地方的选择——在全港推行一个被称为“强积金”的制度。目前,全球实行这一制度的,除了香港,便只有新加坡和智利。

  从2000年至今,这一制度实施已有十一年多,而争论从未间断,演变也尚在进行。

  殖民政府的筹码

  “如果当时选择了‘老人金’制度,香港就等于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

  据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梁祖彬介绍,在实施强积金制度前,香港只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口有退休保障。这些退休保障安排包括公务员和学校教师的法定退休金和公积金,以及雇主自愿为雇员设立的退休计划。

  普通人只有两个福利政策可以享受,一是综援(类似内地的低保,每月为1000港元),二是“生果金” (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实施的一项高龄补贴,也是每月1000港元左右)。这两者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社保制度的缺失,让率先进入老龄社会的香港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自上世纪1960年代起,讨论始终未间断。

  其中争论最激烈一次在1994年。彼时,香港正处于回归前夜。中、英双方正就1997年香港回归的种种事务进行着拉锯谈判。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雷鼎鸣回忆,当时的殖民地政府大势已去,手上可用的牌已经不多。为笼络民意,增加谈判筹码,1994年初,末代港督彭定康突然使出一招“狠棋”,决定在香港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计划”。

  这个计划类似于大陆现在实行的养老金制度,在当时的香港被称为“老人退休金计划”(市民们简称“老人金”)。其核心理念是“现收现付”(即国际上流行的“as pay as go”)——市民们从1994年开始供款(供款由雇员、雇主和政府三者分摊),退休之后,每月即可领到一笔钱。而在当时就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则无需供款,每个月直接可领到3000港币。

  【相关链接】世界主要国家养老制度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