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委发力管“猪”事儿,河南一大部分定点屠宰场(点)或将被关闭
A
1279家定点屠宰场(点),80%左右不完全合格
生猪屠宰企业“史上最严格”的一次淘汰工作正在进行中。
按照《关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2012年4月至5月,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对有关企业进行审核并提出清理意见,责令不达标企业限期整改”。也就是说,到6月份,屠宰企业的“换证压点”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本次整改中,在这1279家定点屠宰场中,将有很大一部分面临关闭。有80%左右属于乡镇级别的小型屠宰场,这些屠宰场的条件、设施、环保、检疫等都不能完全达到国家标准,这也是此次整改的重点。”河南省商务厅市场秩序处副处长石新建对记者说。
“我省的某县,一家合法屠宰企业外租给一农户,2011年7月,该农户接手后,于同年9月便开始违规操作,在场里对生猪打药,使活猪2小时后肾坏死,在这过程中,生猪会拼命喝水,从而达到注水的目的。同年10月,平顶山一个孕妇食用其肉品后出现呕吐等现象。我们前后花费了一周时间,追查揪出了这个场。查获有问题活猪200余头,追回流向市场猪肉800多公斤。公安机关也对主要涉案人员进行了抓捕,畜牧局动检人员也有两人被捕,相关领导受到了党纪处分。”时隔半年多,提起那次执法行动,石新建依然心有余悸:“定点企业内出现问题,性质更加恶劣!”
私屠乱宰固然有害,毕竟没有披上“合法”的外衣,而定点屠宰企业的违规作业,带来的危害就更加严重。事实上,高层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非常清醒。
2011年年底,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2012年7月31日前,各地要全面完成审核清理工作……”
这次清理审核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格”。
“总共是四步,就是企业自查、县(区)级审核、地(市)级审核和省级抽查复核。”一个屠宰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企业自查和职能部门联合审核,要求是谁自查谁签字、谁审核谁签字,不能找别人代签。商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亲临现场审核,全套档案材料都存档备查,所有企业的全套档案材料要复印寄送商务部,所有通过审核换证的定点屠宰企业名单和相关情况要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商务部网站上公布。”
石新建认可了这个说法。
事实上,截至5月底,河南省通过自查的定点屠宰企业仅有848家,也就是说,在“自查”阶段,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自认“不合格”,而有129家企业索性直接打算放弃“定点屠宰”的资格。而在全国范围内,总计19248家定点屠宰企业,自查认为“合格”的,亦仅有12293家。
清查的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B
规划:到2015年,冷鲜肉占据肉类市场的30%
之所以启动这次“史上最严格”的审核清理工作,一个最大的背景是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据商务部掌握的情况,全国将近两万家定点屠宰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生产条件、环境卫生、检验检疫等方面没有达到《条例》和相关规章、标准的要求,存在各种各样的隐患,随时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就像一把利剑时刻悬在大家头上……”4月24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全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分严厉。
事实上,更严格的监管还在后头。
“下一步,我们要对屠宰资格进行审查。要借此时机大量消灭不合格的屠宰场,对一些需要整改的场进行整改,整改后由9部门联合审核验收签字。对于整改后依然不合格的屠宰场,要坚决关闭。”石新建说。
同时,预计在今年6月底,我省将建立屠宰监管技术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对生猪进场、静养、屠宰过程、无害化处理、肉品出场环节进行24小时随时监看。“今后,我们将依托‘万村千乡农家店’,对大的自然村肉品进行退路进库行动,保证乡村肉品冷藏销售,做到肉品的真正安全。”
根据《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的冷鲜肉占据肉类市场的比例,将从2011年的10%,提高到2015年的30%。“冷鲜肉在2000年左右被双汇引入中国,用了10年的时间,在肉类市场上占比也就10%,按照国家的规划,今后5年,将有20%的市场增长,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大型屠宰企业近期纷纷扩张的根本原因。”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博士对记者说。
老百姓总是要吃肉,小的屠宰点被关闭,大的屠宰企业自然要扩张。近期,我省大型屠宰企业双汇、众品扩张频仍,以养殖为主业的雏鹰农牧亦强势介入屠宰市场,“这是肉类加工企业的黄金扩张时代”,张保盈说。(记者 刘方 实习生 王楠)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