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晟康也流泪了。这个小伙子因为帮不了他而感到如此伤心,带给他强烈的震撼。最终,小伙子还是借到了钱,帮曹晟康买了车票。
当然,大多数时候,他仍然孤身一人。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坐十多个小时的车,深夜出了车站,还不知今晚要睡在哪里。
不过他已经不再绝望了。“没有困难要上,有困难解决困难也要上,”这句小时候从广播里听来的句子,成为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面对帮助,无以为报,他有时会提议,帮对方做按摩。
18岁时,曹晟康终于决心告别自卑的生活,开始学习按摩,对于在中国生活的盲人来说,这是不多的求生技能之一。2001年,他学成到北京一家按摩店打工,渐渐有了梦想:参加北京残奥会。他小时候学过三个月武术,自认为身体底子不错。
2006年的一天,北京市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副教授许滨,见到了直接上门毛遂自荐的曹晟康。许滨是著名跳远运动员,曾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一个从没有经历过系统训练的按摩师,竟然有这样的勇气,许滨决定义务帮助曹晟康训练。
他至今记得,有一次曹晟康来训练,头上却流着血,吓了他一跳。一问,才知道在路上不小心撞上了路边的公交站牌。还有一次短跑,因为没掌握好方向,曹晟康也一头撞上旁边的护栏,立刻鲜血直流,曹晟康却连连说“没关系”。
“刚毅。”这是许滨对曹晟康最鲜明的印象。他从没有面对过这样的学生,一个项目不行,就换个练,这个不行,就再换,伤痛和辛苦,从来都不放在眼里。曹晟康先后训练了跳远、短跑、柔道,可惜越练伤越多,直至左胸一根肋骨摔伤变形。
他没能参加残奥会,但运动使他获得了自信,也帮助他最终走出了失明后的压抑。
工作后他渐渐有了些积蓄,于是开了自己的店,结了婚,生了孩子,一切都好转。
2008年,曹晟康迷上炒股,有时一天能赚好几万。那时,他已攒下了在北京买房首付的10多万元,但忍不住想通过股市再赚一笔。结果很惨烈,他赔了个精光。之后,又和妻子离了婚。
这次挫败,成为曹晟康开始旅游的契机。他到过青海、西藏、新疆,有时和驴友一起,有时独自上路,依靠同路人的帮助。他还记得,忍受48小时的头疼,经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拉萨,到达大昭寺听见僧众念经朝圣的声音:“这一切美好的东西,我可以凭耳朵、凭知觉,不是一样能感受吗?”
同样,在泰国清迈古城,旁人引着他,用双手触摸那些冰凉的墙砖,“这些是红色的,就像中国的方砖一样。”曹晟康摸索着走过一遍,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天安门雄伟。”
在景点前,他请人帮忙照相。一路上,他还随时将经历录进录音笔。
“我们每人花了3万老挝币,找了一家国际青年旅舍。他们在看书,我在睡觉。晚上准备出去逛逛夜市,看看有什么好玩的。”
“今天我吃的是牛肉饭,在香蕉餐厅,万荣湄公河畔。今天是多少来着?哦,4月22日……”
就这样,他先后走过吴哥窟、大王宫、普吉岛、金边。他喜欢万荣街边那干净的空气味道,喜欢泰国便宜得要死的椰子和芒果,最爱在越南时一次刺激的漂流。
旅行是种释放,充满伤痕的过往不再重要,找地方吃饭睡觉是头等大事;他也学会了给自己找乐趣,闲下来,就听听手机里喜欢的歌曲,《大海》《怒放的生命》《我要飞得更高》《从头再来》……当在异国的街头,耳边响起熟悉的音乐时,那感觉是如此奇妙;还有一次,走在曼谷唐人街上,他听见有人偷偷给他拍照的快门声。一个盲人背着包走来走去,也是一道风景吧。这样想着,曹晟康也笑了,“虽然看不见,我有时候自己会朝自己笑,然后摸摸自己的脸颊有没有酒窝。”
“让世界看清楚我”
成就曹晟康此次旅行的,其实是他的另一次冒险。
2011年10月的一天,在“听”电视时,曹晟康知道了翟墨这个名字。翟墨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的壮举,是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渴望在海上“飞翔”的曹晟康辗转联系上翟墨,后者很快帮助他到达三亚,训练从来没有盲人涉及的体育项目:帆船帆板。
这项运动最重要的是根据风向和风速调整平衡。盲人更不易学。曹晟康不会及时拐弯,有时会把桅杆拉过了头,还看不见海面的漂浮球或水网,常常重重地翻倒在水里。
起初,他觉得多摔几次就好了。练到第五天时,一阵大风迎面刮来,不锈钢桅杆顺着风势重重砸到他的头上,曹晟康一下子翻倒进海里。他死死地抓住桅杆,终于站起来。过半晌,有液体流到嘴里,有点咸,又有点热。他抹了一把海水,继续练了十多分钟,丝毫不知额头已经被砸出一个洞,直到众人发现架他去医院缝了针才算没事。
“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当他终于站上帆板滑向海面时,“兴奋,自豪。耳边的风‘刷刷的,嗞嗞的’声音,就像离弦的箭一样”。
3月31日,在三亚举行的帆板热身赛中,他是唯一的残障选手。当地媒体报道他,“途中多次掉入海中,但还是抵达终点。”虽然没能进入决赛,但他被授予“最佳体育精神奖”。
这次比赛为曹晟康增添了国外旅行的勇气。他没有回北京,直接从三亚去了云南,踏出四国旅行第一步。
对这位勇于挑战的盲人来说,极限考验接连而来。在越南金边,他遭遇了旅行中的最大一次危机:生病。
此时,已是5月初。他与路上结识的台湾同胞夫妇一起去海边,海面上突降大雨,他们被浇了个透。长时间行走加上饮食不规律,他的身体抵抗力一再下降,淋雨后便开始发高烧。
40度的天气里,盖足两床厚被子,他还是觉得冷,不停出虚汗。5月7日一早,他头疼得在床上打滚,直滚到地上去。“第一次闪过一个念头,我是不是要死在这里了?”
曹晟康不记得这要命的一个多小时是怎么熬过来的。直到台湾夫妇为他买来退烧药,他才觉得自己重新活了过来。怕自己客死他乡,病稍好转些,他便打道回国。
5月12日,他回到国内,众多媒体将他的经历传播开来,也传播着他的下一个梦想:环球旅行。
经朋友介绍,他在北京一家按摩店打工。晚上,他睡在店里的按摩床上,床下便是陪着他周游四国、风尘仆仆的半人高的大背包。
为了这个新梦想,他打算买一个新的背包和防雨罩,还要在网上学点英语,他起的网名叫“行圆”,“行动圆梦”之意,最终目标,是去更多的国家。他说,下一次旅行前,要买一面大点的中国国旗——他很遗憾,之前没想到这点。
“不完美,也很精彩。”曹晟康喃喃地向《中国新闻周刊》重复,“最后,我还想说,既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那么,就让世界看清楚我。”(记者/陈薇)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