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野蛮生长”,商业模式仍需探索
A
微电影“野蛮生长”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式,微电影正在一路疾走。
5月18日,号称国内首部动作微电影《保镖》在郑州举行了首映礼。由知名动作导演李涛执导、当红网络制作人司文痞子担任编剧的这部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退役特种兵向“职业保镖”华丽转身的故事。
几乎与此同时,河南美景鸿城置业有限公司推出了微电影《芳邻·几许》,杜康控股正在打造豫酒首部微电影《父·爱》。而早在两个月前,由郑州新华建国饭店出品的微电影《红嫁衣》,即在土豆网引起不小轰动。而由媒体人转型主攻财经微电影的河南豫满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在受到风投资金的青睐。
事实上,不仅河南,全国范围内微电影更是如火如荼,近期短时间内就攻占了视频网站、手机媒体以及各大平面媒体,更让许多导演及艺人趋之若鹜,纷纷抢进这块新媒体市场。从草根到影视名人,再到各种各样的资本,正在大举杀入微电影行业。
记者注意到,河南以及国内进入微电影领域者,大多分为如下几类。一类属草根族的自娱自乐,二是企业出于营销目的拍摄植入广告成分较多的微电影,三是部分影视大腕由于限娱等政策性因素以及自身转型需要,四是视频网站等作为视频平台的制作需求,最后,是基于服务企业品牌营销、为第三方平台提供内容的职业微电影投资者。此外,还有婚纱影楼提供的微电影增值服务等多种形式。
B
“钱景”与争议
所谓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和“微(超小)规模投资”的视频(“类”电影)短片。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去年全中国用智能型手机收看影音的使用者达到1.3亿,市场规模人民币21亿;两年后,使用者人数将翻一倍,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
巨大的“钱景”吸引各路资本进入微电影的同时,也引来不少争议。不少人并不看好微电影,认为作为一种过渡性产品,生命力并不长久。而且,微电影可能面临随时而至的政策性限制。
与此同时,因为植入广告更多参与微电影创作,使得漫无目的地向消费者灌输品牌信息的微电影大行其道,不少人为了方便,将现成的作品硬塞进广告,最终导致微电影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令观众反感和抵触。
不过,在河南豫满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磊看来,当前微电影面临的各种问题,仅仅是行业发展初期所必经的初级阶段。微电影大势所趋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性支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搭建一条越来越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如今的3G时代,以文字为主要传播形式的微博已经风靡信息传播领域,将来的4G时代,将为视频传播提供更为便捷、经济的“高速公路”。而且,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电影需要打破目前的院线垄断,微电影显然是选择之一。“在微电影时代,要想脱颖而出,技术并不是主要问题,剧本和创意是关键因素。”王新磊认为。
腾讯视频总经理刘春宁同样表示,几年前,中国人一天还花七个小时看电视,但去年已经减少到三个小时,其他的时间不是上网就是看手机。因此,“视频就是未来的主战场,接下来所有的(网络)服务都可以与之结合”。
C
商业模式待检验
那么,支撑微电影发展的商业模式以及盈利方式是什么?
记者注意到,目前企业自拍的微电影,大多是出于品牌提升所需。如业之峰装饰拍摄的《给妈妈的一封信》,系企业15周年的产品之一,由北京一家公关公司海天网联具体策划。海天网联有关负责人吕梦表示,打破受众对传统硬广告的疲惫,让企业品牌理念和公众生活理念有机吻合,微电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专业投资微电影者,显然有着更深层次的商业模式。北京盛景网联集团河南分公司咨询顾问冯衡轩告诉本报记者,微电影首先是杀手级的隐性核心需求,传统的电影遭遇“限娱令”“限广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受众群体希望能看到短时的具有现实反映意义的视频,催生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其次是盈利倍增,传统电影盈利模式仅有票房收入与版权,而微电影除了这两个盈利点外还有植入广告和与视频网站的利润分成。最后,微电影能革命性降低成本,无论是拍摄环节还是传播环节。而且,微电影可以形成系统性价值链,通过微电影把广告、影视、门户网站、投资人、未来希望成为明星的人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各取所需。
冯衡轩认为,微电影商业模式中,依然需要解决如下问题:一方面,自我可复制性,如果不能做到标准化模块化,将来可能会成为自我复制的瓶颈和障碍。另一方面,控制力定价权。该模式在这个地方可能成为将来发展的瓶颈,无法设置竞争壁垒。(记者 万军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