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社会企业的公益之惑 资金成发展的最大瓶颈

2012-05-29 11:2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社会企业通过创造性的商业运作,赚取利润以贡献社会,诠释了“公益创业”的实质

  “我们此次公益之行的地点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5月8日,上海爱心人士金长长在“多背一公斤”网发出活动倡议,“希望大家为此次公益之行提供一些帮助与支持,主要是小学生读物、衣物、文具等。”目前,“多背一公斤”志愿者服务着全国超过1000所乡村学校,每月由志愿者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超过30个,范围覆盖了公益旅行、物资捐赠、支教等各个方面。

  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多背一公斤”拥有自己的全职团队,并以公司的形式完成了合法注册,而自身定位为社会企业,即:不以赢利为目的,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手段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善。

  近年来,类似“多背一公斤”的社会企业,在国内逐渐兴起。可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社会企业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如何获得社会及公众认可,最终获得健康的生存、发展,社会企业还需突破不少现实难题。

  重写公益“中国定义”

  “多背一公斤”创办于2004年,旨在通过公益旅行动员大众在旅行途中探访乡村学校、传递物资和知识,并收集学校信息和需求。在运作上,“多背一公斤”建立了全职工作团队,现有多名全职员工及一支稳定的志愿者团队。2008年4月,“多背一公斤”注册为企业,以社会企业的形式进行运作,用低成本实现了公益活动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现在“多背一公斤”的主要收益来自于企业的公益咨询,以及自有公益产品的开发,比如与触动传媒合作公益活动及公益宣传等等。经过几年,“多背一公斤”在业内已经小有知名度,曾获联想公司2008、2009年公益创投支持,并获得友成基金会社会企业家商业计划竞赛第一名、中国CCTV慈善导航最具创新力大奖等荣誉。

  据专家介绍,社会企业概念起源于欧美,其中英国最有代表性。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刚认为,某种意义上中国上世纪70年代的福利工厂就带有社会企业的性质。在2001年左右,中国社会开始谈及社会企业,直到最近3~4年,社会企业才在一些机构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包括给他们提供的培训、投资、支持、评奖等。

  “社会企业是指那些不以赢利最大化为目的,而以解决某些社会问题成立的企业。”长期关注社会企业的南开大学教授齐善鸿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社会企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也并非一般的社会服务,社会企业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

  在齐善鸿看来,社会企业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群体、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与单纯地追求利润相比,社会企业更重视社会价值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更加直接地将经济价值转化成社会价值。而这一点,正是很多传统企业为之困惑的。”

  “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企业并不多。”齐善鸿说,“很多社会企业只是刚刚建立了收入渠道,离成熟的商业模式尚有较大距离,除了缺乏外部环境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还缺少商业运作的经验和技巧,这个领域更多只是公益的延伸。”

  “在国外,‘社会企业’发端于具有特定使命追求的组织,设定自己的最高收益,其余的全部贡献社会。在中国,‘社会企业’显得还有些‘水土不服’。”齐善鸿解释说,“在中国企业界,除个别企业家外,多数人对此没有意识,而有些地方政府,对社会企业也往往抱着‘不反对也不赞成’的态度。”

  “社会企业在教育、环保、扶贫、卫生、养老等方面,都有着运作的不少机会。”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明生副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社会企业由社会企业家发起和运营,他们用自己的理想、创意及行为去改变世界,最终必将会为整个世界和整个社会带来变革。”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