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电改十年成败论 电力行业错综交织的往日与今昔

2012-05-03 10:06 来源:经济观察网

  电改十年,那些事

  2002年到2012年,电改5号文发布后的十年里,电力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让各方开始重新审视电改和5号文。

  5号文后最大的变动来自厂网分离。当时,按照5号文的要求,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网、五公司”七大电力巨头。

  然而拆分后随即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由于1999年国家曾作出三年内不上大的电力项目的决定,导致在2002年后,缺电现象开始凸显。直至2004年,爆发大规模的全国性电荒。

  此后,2008年和2011年再次爆发大规模电荒。两次电荒都直指煤价的上涨,不同的是,2008年那次,主要是装机不足,而2011年的电荒,则为发电企业积极性低迷。

  十年内,发生3次大规模的电荒,很多人开始将其与2002年的电改方案联系在一起来分析看待,其观点主要是电改的执行过于落后,在煤炭完全市场化放开的同时,电力行业的价格并未实现市场化,导致了煤炭价格和上网电价以及销售电价的不对称。

  对此,在2004年电荒后,国家发改委提出了缓解局面的“煤电联动”机制,即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

  但是,煤电联动在8年内只联动了4次,而且都是在电荒时期,规定的时间和范围要求并未按照规定执行。同时,煤电联动的出现,虽然缓解了煤电矛盾,但却将电力的市场化进程一再推迟。“国家发改委对电力价格采取统购包销的方式,限定两头的发电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对电网企业的输配电价实行价差,这就导致了电力市场难以放开。”刘纪鹏对本报记者表示,开放的电力市场应该是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即让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以买方和卖方的形成直接交易,国家有关部门只需要对中间的输配价格进行定价和监管。

  然而,竞价上网举步维艰的同时,煤电联动的政府调控定价,再次为电力价格的市场化设立了新的障碍。

  除了电荒,在5号文发布后,还有三件事情影响着电改的进程。

  2003年,具有正部级编制的国家电监会成立,开始对电力行业进行监管,然而,这个具有和电监会及保监会同样权力的机构却并没有如建立之初的绝对权力。对于电监会而言,最大的电价监管,始终在国家发改委手中。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监会内部人士甚至向本报记者抱怨称,现在的电监会的权力只是向电力企业核发市场准入证,对于价格监管始终没有实权。

  不仅如此,电改方案设计属多头设计,发改委、能源局、电监会,甚至国资委等部门,都在主导撰写具体的电改方案。

  另外一个影响电改进程的事件是电网的主辅分离,在2003年完成厂网分离后,即进入主辅分离阶段,然而由于2004年的电荒和2008年的冰灾,对于主辅分离的推进出现了多种意见和界定。

  引发争议最大的事件即2008年国网提出的辅业界定和2009年国网收购许继平高一事。

  2007年之前,电力辅业改革的方案一直由当时的电力改革领导小组拟定,2007年后,改由国资委主导,后者并于当年提交《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方案基本按照5号文中的规定,明确除电网必要的电力科研机构外,其他有关电力设计、修造、施工等辅助性业务单位,都要与电网企业脱钩,从电网剥离。

  但是,2008年年初,一场雪灾对全国范围的电力设施造成了较大冲击,由此,电网公司提出了应将设备制造、电力勘察设计和送变电作为电网重要业务保留的意见。

  此后,主辅分离改革陷入僵持。直至2010年,国资委再次启动改革,并于2011年9月将电力辅业进行剥离合并。按照分离方案,两家电网公司的勘测设计企业,火电、水电施工企业和电力修造企业剥离,同时并入新成立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者分别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和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重组而来。

  从这次剥离来看,国家电网并没有将争议较大的电力设备制造剥离出来,而是在2009年收购电气设备制造龙头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并将其打包放入新成立的中电装备旗下,随着16家电力设备行业龙头企业的加入,一个冲击ABB和西门子的国产设备巨头产生。

  不仅如此,进入2011年后,国家电网开始着手动刀区域电网。从4月下旬到5月上旬,国家电网公司在西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东北电网分别加设西北分部、华中分部、华东分部和东北分部。此后的12月份,最后一个争议较大的区域电网公司华北电网也被分拆,分成国家电网华北分部和国家电网冀北子公司两部分。

  这被外界视为国家电网对区域电网的架空和收权。因为按照国家电网设定的分部职责,区域电网分部将只作为派出机构,电网规划、电力调度等管理职能由国家电网公司总部授权行使。而且,国家电网同时将四大区域电网公司的主要经营性资产按属地化原则划转到省网公司。

  “在经历这么多事情后,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改,电改的许多界定也应该重新厘清,比如电力设备是应该作为电网主业保留,还是作为辅业剥离出去,如果剥离出去,是不是同样存在垄断,还是从一个垄断公司转换为另一个公司的垄断?”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

  谁的路径

  10年,电力改革提出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完成了一半。即使对这一半的改革,业界也都一致认为“改革并不彻底”。

  接下来,电改将进入“深水区”。在刘纪鹏和王骏等人看来,电价始终是牵动电改的牛鼻子,电价机制的改革,将左右电改的成败。

  本报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目前发改委、能源局和电监会都相应启动了下一轮电改的方案拟定。其中,电监会数月前向各地电监办下发了《2012年推进电力改革工作方案》,并首次启动对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专项检查,不仅如此,电监会还成立了“推进电力改革领导协调小组”,启动电改顶层设计。

  同样释放出强烈电改信号的,还有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其中两次提及“输配电”,一是提出“稳步开展输配分开试点”,二是要求“开展竞价上网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

  目前,深圳和苏州今年有望作为首批输配分开试点进行独立核算。然而,有媒体报道称,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日前首次公开表态,认为“应坚持现有输配一体化、调度和电网一体化的格局”。

  也就是说,国网公司首次明确了对“输配分开”的不同意见。鉴于2008年冰灾国网公司对电力设备制造行业的保留吁请,下一步电改方案的继续推进,会否顺应相关电力企业的“意见”,也成为电改下一步推进的最大悬疑。

  “目前,对于电改的方向,各方是一致的,但对于电改的路径,却千差万别。”刘纪鹏表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电力行业研究员胡军峰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无法厘清输配成本,或者说不能分开输配,暂时可以回避这个问题,但有个前提是实行输配单独定价,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交给市场定价,中间的输配由相关监管机构核定统一的价格。”“改革行至目前,我认为需要从三方面开刀,其一是破除国家电网对电价的统购包销,实行厂商和大用户的直接交易;其二是发改委应将电价监管权力快速移交到电监会,做到只管输配电价格,其他价格一律放开;其三是迅速把发改委项目审批的权力朝组建大能源委方向发展,把现在能源局、电监会和发改委价格司三合一。”刘纪鹏建议称。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