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长江江豚“笑脸”里的苦楚 经济发展的昂贵代价

2012-04-19 10:24 来源:经济观察报

  人祸?

  毒死,病死或饿死?公众对于洞庭湖长江江豚的死亡推测,将矛头直指人类活动自身。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项目负责人韦宝玉总结了江豚在洞庭湖濒临灭绝的原因:一是食物资源非常匮乏,二是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此外,挖沙破坏了河床,而河床是江豚繁殖的地方,洞庭湖行船太密,螺旋桨很容易伤到江豚。

  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员何大明,是一个在洞庭湖上长大,有着三十多年经验的老渔民,对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他认为,滥捕滥捞导致渔业资源锐减,特别是电捕鱼、迷魂陈、海网、滚勾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捕鱼方法,不但有可能伤害到江豚,而且破坏了上游食物链。江豚觅食困难,直接影响其繁殖能力。

  2009年12月26日上午11时许,湖北洪湖一渔民在城陵矶(洞庭湖口)下游约5公里的仙峰水道江中发现一头死亡的江豚随水下漂,拾获后上交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这头雌性江豚,体表上新伤旧痕遍体,一看就知是被不法渔民在上游江段使用非法渔具滚钩致死的。

  湖中水源的污染,也加剧了江豚的死亡率。何大明说,江豚吸食了受污染的水或鱼类后,很容易得肠炎病,而肠炎病是江豚的天敌。

  岳阳县渔政站站长李天怀证实,春天是洞庭湖的血吸虫高发期,有关部门对洞庭湖湖边喷洒农药灭螺。他提出一种猜测:是不是灭螺的农药随着雨水冲入湖中,造成污染导致江豚死亡?

  据知情者透露,早在2004年由于全国血吸虫回忆要在岳阳市召开,洞庭湖区投放了约5000t的杀钉螺药剂,以此发生了在一个月死掉6头江豚的事件。

  另外,近几年随着大吨位的翻驳船的增加,形成了对江豚的伤害。江豚依靠声波定位,翻驳船螺旋桨发出的声音,影响江豚超声波定位的准确性,很多江豚将马达声波误认为是自己同伴而被螺旋桨打死或打伤。3月3日发现的死亡江豚,便被证实死于船只螺旋桨击打致死。

  洞庭湖江豚最多的、最典型的河流和湖泊交汇处的鲇鱼口栖息地,被采砂淘金以及废油污染严重破坏,现在即使是岳阳鲇鱼口附近也很少观察到江豚了。

  另外,洞庭湖区周边有不少化工厂、制药厂、水泥厂、造纸厂,这些工厂缺乏严格“控污管理”,有很多企业偷偷摸摸向长江和洞庭湖排放各类污染物。

  长江与洞庭湖的交汇的三江口处常年停靠各类运输船只,江豚在此地的江湖迁移功能在逐步减弱。

  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科组博士董黎军介绍,江豚是群栖动物,江豚研究界有一个理论叫“1:4”,也就是说,一头江豚死亡后,就意味着其他3头的生命也受到严重威胁。根据这一理论,有人指出——洞庭湖死亡或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江豚数量将远远超过12头。

  实际上,早在2001年国家农业部就制订了《长江豚类保护行动计划》。目前,长江中下游已有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建立了6个江豚自然保护区。2005年,农业部拨专款350万元要求岳阳建立“东洞庭湖长江江豚市级自然保护区”。

  岳阳市畜牧水产局下属渔政管理站书记卢益卫介绍,国家下拨的专款已经到位,并购买了执法船只、车辆、办公设备,但是由于地方配套资金迟迟没有到位,因此保护区还没有真正运作,也没有通过农业部验收。

  此外,洞庭湖的渔业资源的确正面临枯竭。岳阳市畜牧水产局下属渔政管理站书记卢益卫介绍,每5年,洞庭湖的渔业资源下降10%——15%。以渔民收入为例,上世纪90年代渔民的年收入可达3—4万元,近几年,渔民的年收入不到1万元。

  而在民间,江豚保护的处境更为尴尬。直到今年1月,徐亚平才成立了当地首个民间江豚保护组织——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

  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说,一方面,民间组织没有执法权,没有经费支持,没有一整套机制维持协会的长期运行;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在保护江豚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导致重担全部压在民间组织上,因此岳阳的江豚保护非常滞后。

  在岳阳对岸,11年来,仅长江湖北监利段就发现有36头江豚死亡。

  湖北石首市建立了湖北长江天鹅洲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这一保护区发展状况良好,江豚的数量已经超过40头。

  芳踪渐逝

  洞庭湖边长大的很多岳阳人,至今还记得:它们,有着3岁娃娃一样活泼可爱的智力和笑容。它们,滚圆的身体常在水中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喜欢追逐船尾泛起的朵朵浪花。它们游弋在长江温厚的怀抱,它们跳跃在毗连的湖面——它们曾是渔民尊崇的河神。

  而今天,美丽的江豚—它们,陷入渔民捕鱼的迷魂阵。它们,被非法电捕鱼击晕后呛死,即使船只的马达声,也会让它们四顾茫然。在人类盲目的发展中,它们与我们,已渐行渐远。

  洞庭湖江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与洞庭湖的交汇的三江口至横岭湖保护区,南洞庭湖偶有发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在洞庭湖畔做了三年的江豚认知度调查,却只在野外看到过一次江豚。从今年3月3日至今,就有12头江豚死亡,如果按此死亡率推算,江豚灭绝的时间或许还会提前。

  据董黎军介绍,根据相关理论,物种的灭绝要滞后于环境的恶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数量缓慢下降、快速灭绝、艰难维持。如今的江豚已进入快速灭绝期,如果到了第三阶段,尽管在很大范围内偶尔还能发现江豚的存在,但它的数量已经不足以维系物种的延续,它的命运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灭绝。

  对于江豚的后续保护,不少环保专家也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韦宝玉称,江豚是旗舰性物种,如果江豚连续死亡或者灭绝,将引起一场生态灾难,因为作为食物链的顶层,不适合江豚生存的地方,肯定也不适合其他生物生存。长江中下游各地均发现了江豚死亡,说明长江中下游已经面临着环境危机。

  韦宝玉认为,保护江豚就是保护环境。在保护江豚方面,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摸清江豚死亡的原因,及时开展一系列保护措施。普通老百姓不要冷漠,江豚的生存跟人类并非没有关系。呼吁大家参与江豚保护的志愿行动。

  “如果环境好转,没有人类活动干预的话,江豚还有希望。否则谁也没办法。”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方亮说。他介绍,目前对江豚的保护主要有三种方式:人工饲养、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随着长江环境的恶化,迁地保护是唯一办法。”方亮说。

  据了解,此次洞庭湖死亡江豚与鄱阳湖死亡的江豚高度相似。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科组博士董黎军介绍,他解剖过的三头鄱阳湖死亡江豚,消化系统中也没有发现食物残留。

  2012年4月6日,在位于江西鄱阳湖九江市庐山区姑塘海关遗址附近的湖边,发现一头已经死亡的江豚。

  在此之前,江西鄱阳湖水域近期还曾两次发生过江豚死亡事件。4月1日下午,余干渔政分局接到举报,在鄱阳湖草湾湖水域岸边发现了一头搁浅的受伤江豚。该局立即组织人员赶到事发水域对受伤江豚进行简单救护并转运至梅溪咀渔港的网箱中。

  不幸的是,这头江豚终因伤势过重,在4月3日凌晨6点左右死亡。3月8日上午,在九江钢厂第四码头附近的长江边上,发现一头重约20公斤的死亡江豚,头部有明显伤口,经渔政人员检查,确定这头江豚是被船舶螺旋桨击中而死。

  除了上述3头死亡的江豚外,江豚被困也时有发生。今年2月28日,一头重约15公斤的小江豚被困在位于永修县九合乡淳湖村的河汊里,由于这里是修河与鄱阳湖的交汇处,水域里到处布满了渔民用来捕鱼的“迷魂阵”渔网。经过紧急拆除附近水域的“迷魂阵”,被困江豚才获救。3月29日,在鄱阳湖支流乐安河南桨水域,发现3头重约40公斤、生命垂危的搁浅江豚,经过专家全力救助,终于成功将3头搁浅的江豚转移到深水处。

  此外,福建厦门观音山海滩和宁波横山码头本月都发现过死亡江豚。

  此前,在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对位于湖北石首天鹅洲长江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进行监测时,摄影师拍下了长江江豚眼睛里流出的一滴透明液体。人们惊呼:江豚哭了!

  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员江科回忆,十几年前,洞庭湖中的江豚随处可见,成群结队。小家伙很通人性,不怕生,白天会游到船边来嬉戏。若有人伸手去抚摸江豚的头部,它就像一个天真、爱撒娇的孩子般,用它湿湿的、黏黏的头部不停地擦拭着你的手。如果你喂给了它食物,它更是久久不愿离去。

  长江淡水鱼资源的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说,本已不多的长江江豚现在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了,长江边滩要建码头,中间航道要走船,水体又有污染,上下游建大坝,想活下来都很难。

  如今,江豚这一古老的长江淡水哺乳动物,已走入芳踪渐逝的痛苦边缘。距了解,当年成立的白鳍豚研究组,已更名为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相关科研人员转向研究江豚了。这并非好兆头,这意味着——江豚的处境,正演绎一段末路悲歌。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