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担保公司构建骗贷链条 “犯病”暴露银行监管缺失

2012-04-16 10:3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商业性担保公司承担着高风险却只能获取难以为继的低收益,走上违规二次放贷的骗贷道路几为必然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攀来建强商意盈

  近期,广东华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广东创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被披露资金链断裂,实际负责人陈奕标不知所踪。荣誉“等身”、本应扶持中小企业的知名担保企业,缘何成了“资金黑洞”?有关企业人士和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华鼎事件”既暴露当前我国担保行业还缺乏更为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也表明银行在担保资金流向监管上尚存在某些缺失与风险隐患。

  担保公司构建骗贷链条

  2月13日和21日,广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以涉嫌骗贷,先后刑拘11名华鼎和创富两家担保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据广州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家担保公司分别成立于2003年和2007年,都由华鼎的法人代表、董事长陈奕标实际控制。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背景下,两家担保公司扩张迅猛。

  截至2011年末,华鼎与15家银行机构开展合作,在保余额29.47亿元;创富共与10家银行机构开展合作,在保余额19.32亿元。两家公司的在保客户相加约一千家,规模在广东担保业均位居前列。由于业绩突出,华鼎和创富还陆续获得政府各类政策性补助,有的年份资金额度达到上千万元。

  但两家公司“风光表象”的背后,是违法违规操作牟取暴利的事实。本刊记者从华鼎内部人士、中小企业主、监管层等处了解到,陈奕标以担保公司为平台,通过其控制的各类贸易公司、投资公司等关联企业,采取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同时开展第三方理财的方式,大量占用被担保企业的贷款资金,实际占用比例在40%以上。

  占用的贷款资金不进入担保公司财务报表,主要通过陈奕标等人设立的典当行、投资公司等进行体外循环、高息放贷,规避了正常监管。而随着去年以来银行对银担合作业务收紧,此种“击鼓传花”的游戏逐渐难以为继,最终引发金融风险事件。

  本该流向企业的担保资金,为何能从企业手中流出?十多家涉案企业向本刊记者反映,这里既有被高涨借款成本所“逼”的因素,也有企业被“丰厚回报”的前景诱惑所致。

  广州蓝硕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益给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融资成本账:算上基准利率上浮、担保费和保证金的利息,该企业贷到的400万元实际年利率达到18.66%,“正常经营根本无法承受,但我们企业又迫切需要资金,因此只好‘相信’担保公司的说法,将其中190万元投入华鼎和创富的理财计划,一年收取担保公司12%的利息回报,同时作为贷款方向银行交纳8%的利息,通过这种回报差降低借贷成本。”

  也有不少中小企业是被华鼎或创富所谓“回报丰厚”的理财计划所诱惑,主动接受了这样的担保方案,甚至把企业的自有资金投入理财计划中。广州市天丽时装研发中心总经理宋斌告诉本刊记者,自己本来没有紧迫的借款需求,“就是因为担保公司一再上门劝诱,说不用任何抵押,只要签个字,一年就可以收到18万元的回报,我最后动了心,签下了500万元的担保贷款,现在后悔都来不及。”

  担保“犯病”暴露银行监管缺失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担保公司“犯病”,最终“吃药”的还是作为担保客户的广大中小企业。截至目前,经过这两家担保公司被挪用的在担保金额超过17亿元,涉及12家银行和四百多家被担保中小企业,不少企业被银行追债,危机重重。至少已有两家中小企业因为无法正常还贷被银行起诉。多位企业主向本刊记者反映,目前,涉案银行正在陆续冻结拖欠还贷的企业账户,甚至一些企业主用于交水电费的私人账户也被冻结。

  面对困境,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认为,担保公司之所以能够肆意化身“资金黑洞”,和借贷银行监管缺失,甚至存在个别工作人员与担保公司内外勾结有直接关联,暴露出的金融风险隐患同样不容忽视。

  据杨国益、宋斌等中小企业负责人反映,中小企业通过担保公司向银行贷款,资金都需要通过由企业和担保公司共同开设的“共管账户”进行管理和发放,“银行需要审核企业财务合同后才能放行。然而,在过去数年间,华鼎、创富两家公司一直通过旗下贸易公司虚开各类贸易合同进行骗贷,不仅公司种类有限,且资金流向高度集中,一些采购项目和贷款企业毫无关联。这种漏洞百出的合同,银行只要稍加警惕就可以发现,难以想象没有银行的配合,华鼎能实现这一点。”

  此外,银行资金流出担保公司后的监管也存在漏洞。广州市翔盛纸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翔宇、广州增城喜盈门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志豪为本刊记者具体介绍说,华鼎等担保公司都曾以他们的名义签署虚假采购合同,随后银行以受托支付方式直接将资金支付给华鼎等下属的贸易公司,“目的就是防止我们这些小企业挪用资金,可是这笔资金却能顺利地从贸易公司再流回华鼎。这让我们很想不通:那么大量的资金在这些贸易公司集中后,银行经办人员和审批人员只要稍微去摸底调查就能察觉意向,但却始终没能做到,这真让人难以理解。”

  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向广东各大银行求证,其均表示贷款由企业方面借出,不涉及担保一方,此后的资金走向银行不负责任。但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银行都没有察觉到这些漏洞,建行等部分银行较早就因华鼎经营模式问题重重而退出合作。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广东省金融办银行处处长陈俊军说,对事件的处理及相关责任的认定都要等待警方调查的结论,“但从目前掌握情况看,说银行对华鼎、创富的资金流向一无所知是不可能的。”

  重新审视银担合作

  根据银行内部统计,二季度将是华鼎和创富在保企业集中还贷的时期,3月末到期责任金额12.52亿元;6月末到期金额21.72亿元。中小企业主们在接受采访时呼吁,政府应当协助企业与银行沟通,将华鼎收取的资金给予企业宽展期限,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还贷方案和时间,并尽快查清资金去向,重组华鼎、创富,给出企业还款方案。担保业内人士表示,此番事件已然引起广东担保业警醒,金融监管部门、银行机构和担保公司都应该对其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

  首先,相关银行对贷款资金监管流程是否存在漏洞甚至内部人员的渎职,应认真予以调查并改进。根据银监会在2010年2月发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等文件要求,银行应确保贷款资金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防止借款人资金被挪用,防范和杜绝贷款用途的虚构和欺诈。但从此事件看出,担保公司及企业通过伪造采购合同的办法,轻易绕过了银行的贷款资金监管。

  其次,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理顺管理体系,发挥强有力的监督职能。本刊记者了解到,2010年,广东担保业的主管部门由中小企业局变更为广东省金融办。该办其后对担保业进行大整顿,但华鼎却在2011年3月通过了整顿,并被准予颁发经营许可证。今年1月,广东省金融办接获举报,得知两家担保公司存在经营风险。但华鼎和创富此后仍在开展担保业务,资金链风险进一步加大。有企业人士表示,如果审查机构能够更早发觉华鼎、创富的问题并吊销其执照,金融风险敞口恐怕就没有今天这么大了。

  再次,应重新审视商业性担保公司的发展道路。在采访中,担保业内人士均表示迷茫,商业性担保公司承担着高风险却只能获取较低的收益,如果完全合规经营,难以为继。所以违规二次放贷的经营模式几乎已经成为担保业的“潜规则”。下一步,是帮助商业性担保公司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还是倾向于扶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值得思量。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