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很瘦,裹在一件自制的绿色单薄孔雀裙中,头发用一只绿色长条彩笔绾起来,腿就真跟音乐人三宝说的似的“细得像甘蔗秆儿”,显得脚上那双运动鞋很臃肿。这个像是从民族村里走出来的人,跟酒店窗外的王府井大街格格不入,甚至让人觉得她就跟现代都市生活格格不入,从内到外。
杨丽萍很满意自己的这种不入,跟宝马合作,她可以免费开这家公司的任何一辆车,开腻了随便换,有人问她,开名车什么感觉?她说:“跟骑牛背上差不多。”说到这儿,她放开了笑,眼角眉梢都是小得意。就像她挎一只菜篮子出席法拉利发布会,气场秒杀一切大牌。
这个规矩的破坏者,走到哪,哪里就是她的国。
舞台上怎么跳,排练场就怎么跳
“激动激动激动,激动起来!激动点嘛,找女朋友是这样的吗?”她嗓子喊得都有点破音,长长指甲的手掌挥舞着,有点张牙舞爪的架势,她伸展手臂指着一个演员,“不许拖,快点”,然后上前拽他到最佳位置。
《云南映象》已经在云南演出了3000多场,她一有空仍去指导排练,她眼睛毒,不放过任何瑕疵,演员们甭想在她眼皮底下偷懒、摆花架子。排练场上,她眼尖到一根线有问题都能看到。
她要求演员们不惜力,舞台上怎么跳,排练场上就怎么跳。演员们都很怕她,她爱骂人,发起飙来手边有什么东西就丢什么东西。唯一没被她骂过的是哈尼族的小伙子虾嘎。有一次,排练场上有把水果刀,虾嘎快手把它藏起来,他是真担心一个不注意杨丽萍就会化身“小李飞刀”。不过,骂归骂,骂完就又笑嘻嘻,跟过山车似的来得快、去得快。
这些被她一个一个从大山里扒拉出来的农民演员,正像是她自己:没有受过舞蹈科班训练,随性情而舞,没什么模式,带着从土壤里生出来的热腾劲。
看虾嘎打鼓,双臂抡圆,有时像是发狠要把鼓吃掉、有时又像是对鼓喃喃自语,杨丽萍告诉过他,情绪要出来,打鼓实际上象征男女交欢。
她用最朴实的语言跟这些没怎么上过学的演员们交代:不能心有杂念,不然在舞台上跳出来是不干净的;跳舞就跟拉弓似的,不打到底怎么射得远嘛?
“做舞蹈演员都比做鬼难。”杨丽萍怎么要求自己就怎么要求他们,也难怪虾嘎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而虾嘎进步飞速时,杨丽萍也会不吝啬地夸他:“你太聪明了!”
这是她的团,她护犊子似的对他们。很多演员跟她出来,不过是想吃饱饭。杨丽萍的好友、《云南映象》的参与者殷晓俊记得,他在临沧采风时,负责接待的一个11岁的小女孩晕倒在他脚下,这个叫阿秀的女孩严重营养不良,殷晓俊要帮她,将她带回昆明给杨丽萍。杨丽萍眼见阿秀身材矮小并不是跳舞的料,但一听她们寨子人均年收入才150元,她跳舞是想给家里买一头400元的牛时,杨丽萍留下了她。直到现在,阿秀已经结了婚、生了孩子,她还在杨丽萍身边。
演员们的收入,从最早的50元补助,到三四百元,再到现在骨干演员三四千元。一些演员离开了,拿着挣够了的买牛钱回老家结婚生子;一些演员一直跟着这个团,甚至在云南买了房买了车。对这些少数民族演员,她跟他们血脉相通、真实以待。
用舞蹈捕捉真实
在排练《雀之恋》时,杨丽萍和她的搭档王迪有段对话。
杨丽萍说:“少跳那些光为钱的舞蹈,认真把自己变成艺术家不好吗?”
王迪则一笑:“舞蹈界能像你一样的有几个?”
王迪真是一语中的。在一般人看来,做杨丽萍很难,难在商业铜臭无孔不入的年代里她多年来还能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迷失不放弃,这真的“很不容易”。但杨丽萍不这样看,她讨厌别人说她“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什么“难”可言?
张苛,舞蹈理论家、曾经的中央民族歌舞团的编导,是杨丽萍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时期的老师。他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由他编导的《阿诗玛》首次赴台演出,临出发十天前,台湾方到北京参观排练,突然提出希望杨丽萍能出演,她去演出费就翻十番。彼时杨丽萍早已凭《雀之灵》蜚声大陆,她也是最早到台湾演出过的大陆舞蹈家,在台湾也大有市场。本来演一场是2000美金,杨丽萍去了就是2万。“她说好呀,但有一个条件,我不害羞。”在学院派的舞蹈语汇中,演员需要作羞涩状来表现少数民族妇女谈恋爱时的样子,而杨丽萍觉得,她们少数民族姑娘在爱情上根本不是那样。十天后就要赴台了,一旦杨丽萍加入,那将意味着在舞蹈动作上会有很大程度的修改,时间上显然来不及。为此,没有成行。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