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癌症村”?
一年病故17人,渴盼一口深水井
谁来拯救“癌症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勇︱河南报道
65岁的王六锁裹着被褥蜷缩在床上。他脸色蜡黄,骨瘦如柴,干枯的眼睛空洞无神,从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声音就得大口地喘息……家人说,他每天靠大量的杜冷丁止痛活命。
癌症,正吞噬着这位老人的生命。和他一同面临死亡威胁的还有村子里的1100多口人。
一年走了17个
3月14日,太行山腹地,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党街村。
“去年一共死了17个人。过完年到现在,已经死了3个了。”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村民王军方陪着《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艰难前行。
王六锁1998年患上喉癌,当时做完手术后曾一度好转,但2011年3月又发现他患上了肺癌,且已至晚期。从此,这个原本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便陷入巨大的痛苦中。
“当时,俺把家里两年的口粮都卖了,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个遍,跑到安阳市做手术花了3万多,医疗保险报销了9000多,后来又化疗,前前后后花了10万块钱,才把喉癌那病看好。”王六锁的老伴赵大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些年,家里挣的那点钱除了供孩子上学就是看病还债了。”
“老头子说啥也不再做手术了,说白花钱。前些天,老头子不吃饭也不喝水,等死。他妈八十多了,拄着拐杖来劝他,他才吃了一点饭。”赵大娘老泪纵横。
“村里这几年发现的癌症病人越来越多,而且还有一部分是年轻人。这些人都上有老,下有小,得了癌症,家里都塌了天了。”党街村的郝大爷神色黯然,“去年死的最年轻的才22岁,有两个30多岁的,年纪最大的也就60多岁。村里人想想都害怕啊!”
《中国经济周刊》调查发现,这个小山村癌症发病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党街村2009年至今病故40余人,因癌症病逝者竟超半数。其中,2009年病故11人,癌症占6人;2010年病故11人中,癌症占7人;2011年病故17人,癌症占9人;全村每年新增癌症患者5~6人。
2010年8月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上的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生率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60万,死亡180万人。目前,我国癌症总发病率为180/10万左右,即每10万人中有180个人患癌症。党街村不到三年就有超过20人死于癌症,比例高于全国发病率近百倍。
“不知道厄运哪一天会降临,下一个会不会是我,我不想失去亲人!”党街村读高中的女孩王若玉愁眉不展,她告诉记者,癌症不仅夺去一些人的生命,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老李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2011年,50岁的老李因胃癌去世,撇下一双儿女和有些智障的妻子。儿子到了娶亲的年龄,因债台高筑,无力操办婚事,只好和妹妹与另外一个村子的兄妹俩“换亲”。
对15岁的女孩张娟(化名)而言,癌症意味着学业终结和生存历练的提前。
2011年秋天,张娟的父亲张福军被查出患了肝癌,先后跑到河南新乡、安阳和北京等地看病,花了20余万元,也未能挡住死神的脚步。2012年春节前,张福军带着对家人的眷恋溘然长逝。
“我现在不上学了,在食品厂打工,一个月能挣1000块钱,不然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张娟告诉记者,父亲留下了15万元的债务,爷爷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奶奶有心脏病,妈妈还要照顾一对7岁的双胞胎弟妹。
“孩子不想走啊,临走前泪都哭干了,怕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走了没人管。”张福军的母亲泪水涟涟地告诉记者,“孩子没走以前,知道家里过得难,不抽烟不喝酒,干活没叫过累。他得病的时候,也是白天打工挣钱,晚上才去医院输水,后来实在顶不住了才去住院。”
在张家的院子里,一口刚刚做好的棺木让人触目惊心。“俺老两口身体都不中了,万一哪天不在了,孙子太小,到时候没人管。正好家里还剩一棵树,就先做了这口棺材,谁先走了谁先用吧。”张娟的爷爷张长栓告诉记者。
徐永梅的苦恼则是仅靠一亩薄田,日子怎么过。2011年6月,她年仅37岁的丈夫王旺生离世。王患的是急性白血病,也就是血癌。
“以前俺村里有腰鼓队、秧歌队,特别是过年的时候,那才叫热闹……现在,干啥都没有人,冷冷清清。”对比往昔,村民张大爷神色凝重。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