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实习生/滕卓攸 本刊记者/许辉竞争难分伯仲,选票相差毫厘,新加坡总统选举委员会不得不在28日凌晨启动二次计票流程。 最终结果显示,陈炎庆以7269票的微弱优势赢得新加坡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民选总统职位。微弱的优势却不会抹杀此次选举对于新加坡的意义。18年来,甚至可以说是1965年独立以来的首个民选总统的产生彰显新加坡政坛的变化。
总统制的演进
1965年新加坡被迫从马来西亚联邦分裂出来,独立建国。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是一个礼节性的职位。第一任总统由著名的政治家尤索夫·宾·伊萨克 (Encik Yusof Bin Ishak)担任,在随后的28年里, 4任新加坡总统皆由议会单独任命,且无明确规定的任期。1991年新加坡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须由民众选举产生,且规定当选总统任期6年,但无任届限制。总统由选举产生在新加坡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民选总统将接受宪法赋予的权力保卫国家财产,服务新加坡民众。
宪法修正案还赋予总统否决政府财政预算以及政府公职人员任命的提案,但总统在行使以上权力之前须咨询总统顾问议会的建议。
新加坡首届总统选举于1993年8月28日举行。根据新宪法的规定,总统候选人须为无党派人士。新加坡前任副总理王鼎昌为了参选,宣布退出行动党与毫无政党背景的67岁的银行家蔡锦耀对决。行动党的“老朋友”如“国父”李光耀、现任总理吴作栋以及党内数位行政长官纷纷出马为其说好话。因此,此次总统选举被政治观察家们称为是“行动党与反对派的对决”。最后,王鼎昌以58.7%的得票率赢得新加坡历史上首次总统大选。
6年之后,王鼎昌因为健康原因放弃继续参选,于是巡回大使、研究院院长拉潘·纳丹在无对手有资格挑战的情况下当选总统。
“陈总统”之争
今年早些时候,87岁高龄的塞拉潘·纳丹决定不再参选,在此之前的12年里,他一直担任此职务。
本次总统选举的4名候选人分别是,前政府部长、副总理、华侨银行主席陈庆炎,医生议员陈清木,总英康保险合作社总裁陈钦亮和原高级公务员陈如斯。因此新加坡媒体刊文戏称“谁是陈总统?”
新加坡法律规定,总统选举前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民意调查,因此媒体对选举结果少有预判。但根据之前新加坡媒体分析, 4名候选人各有所长,可能会争取到不同领域的选民。就4名候选人的资历而言,分量差异不小。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4名候选人获得资格认证……仅仅意味着他们符合总统选举委员会所设定的候选人基本条件。这并不代表所有候选人都具有出任总统的能力。”
在持续9天的竞选筹备活动的最后一天,4名候选人经由电视台和电台发表最后的竞选宣言。陈钦亮称自己是“人民之声”;陈如斯强调“国家的良心”;陈庆炎大打“就业牌”和“复苏牌”;陈清木则从职业角度阐述总统应当如何体恤民情。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