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为何不原谅中国教育?”……曾经,多科不及格的少年作家韩寒被塑造成应试教育的反叛者。但是,另一群孩子也用心灵反抗着教育制度对创造力和思考力的腐蚀。他们是“潜伏”在高分背后的反叛者,他们提出的问题关乎教育的“人本”本质,值得鼓励与尊重。
听“好学生”质问中国教育
“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为何不原谅中国教育?”……近期,这一个个犀利的命题都是由所谓的“名校生”提出。这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现象。
曾经,多科不及格的少年作家韩寒被塑造成应试教育的反叛者,而处在以分数论成败教育大环境中的我们,在忙着批评应试教育的“非人”“摧残性”的同时,却不自觉地用相似的眼光衡量身边的人和事:“好学生”、“差学生”、“三好生”“特长生”……说得严重一点,我们在深感“受害”的同事,也无意中“加害”。习惯于认为“名校生”就是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只会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而反抗者必然是没捞到什么好处的人。而这些“名校生”站出来大声提问的勇气。完全洗刷了一些人对他们的刻板印象。
不得不说,中国孩子实在了不起,在书山题海的战术中,他们培养出了令人惊叹的双重人格:挑灯夜战,苦苦挣扎的背后,有见识的孩子用心灵反抗,努力保存着自己的天性。一边背诵书本的教条,或者重复着机械的理科试题,一边抗拒着这些内容对创造力和思考力的腐蚀。他们是“潜伏”在高分背后的反叛者,同样值得尊敬与喝彩。
反过来讲,如果一个教育制度让高分者和低分者都觉得窒息,可以想见问题严重到了何等程度。易中天教授在写给《我不原谅》一书的序言中称,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拿人当人”,而他所指的就是对人的不尊重,对独立思考的不尊重以至于摧残。
可悲的是,除了这些“反叛者”之外,确实有一些人受到这一制度的伤害而不自知。曾经听人对这些“反叛者”的言论娓娓道来:“这样的批判是好的、真实的,但是教育问题很复杂,解决起来很难,如果过于偏激,也不乏被炒作利用的可能性。”说法像极了政治试卷上四平八稳的正确答案,听起来似乎一体两面,还夹带阴谋论,正确的很,只是于改变现实则没有任何的帮助。
所以,这些“名校生”的呐喊,本身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疑问与反抗,这种精神本身就是创造力和思考力的体现。值得我们珍视的,也正是这种在外界环境不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环境下,勇敢抗争的精神。相信这样的呐喊也将越来越多,声音也将越来越大,相信我们的教育也会随着这样的声音浮出水面,而渐渐往它“更人性化”的方向上前进。
所以“大人们”也别急着为现行体制辩护,或是做任何的判断,还是先停下来,仔细听一听,这些孩子究竟问了什么?应该如何为他们保持一个更好的环境,让下一代的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得以发挥?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