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中美关系四十年发展历程

2012-03-08 13:35 来源:观点中国

  2月23日下午,“《上海公报》四十年:回顾与前瞻”专家论坛在中国网举办。今年的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四十周年,四十年前,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的发布》不仅开启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的新纪元,对国际关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梳理了40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2年到1989年,中美战略合作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9年到2001年,中美关系在动荡中不断发展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从2001年“9?11事件”以后,一直到2009年奥巴马总统访华,是中美关系相对稳定的阶段。自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中美关系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姑且称之为“不稳定的过渡期”。

  第一阶段:因为共同敌人而战略合作

  第一阶段,之所以称之为战略合作阶段,是因为中美两国有共同的敌人。在这个阶段中美关系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合作应对共同的敌人,这个时期也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

  第二阶段:危机与合作并存

  第二个阶段,从1989年到2001年,是中美关系在动荡中不断发展的阶段。1989年到2001年,在短短的12年间中美关系先后出现了六次比较大的危机:第一次危机是在1989以后,美国对中国实施全面制裁;第二次危机发生在1993年,克林顿接替老布什当选为美国总统,竞选时克林顿严厉批评了老布什政府对华相对比较温和的政策,表示一定要对中国施压,克林顿上台后对中国采取贸易壁垒政策,将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与人权挂钩;第三次危机是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事件”,美国认为中国向伊朗出售威胁性武器,而且在公海上进行拦截检查,这个事件对两国关系造成了很大伤害;第四次危机是1995年李登辉访美,美国派两艘航母到台湾海峡;第五次危机是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第六次危机是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宣称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而且在这期间发生了“南海撞机事件”,之后小布什在电视上公开表示要武力协助台湾。作为总统在电视上讲美国要武力协助台湾,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小布什宣布大规模对台出售武器。

  这段时期,一方面中美关系起伏不定,另一方面中美关系在经贸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原来中美关系合作的基础是对付共同的敌人,“冷战”结束了,苏联解体,中美两国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就成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础。中美建交的时候,中美贸易额只有29亿美元,而到了2001年,中美两国的年贸易额达到近800亿美元。美国直接对华投资累计达500亿美元。总之,经贸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被称为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尤其是经过13年的艰苦谈判,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保障。

  另外,从克林顿政府第二届开始,中美政治关系出现了改善的势头。1997年克林顿访华,1998年江泽民主席访美,这是两国元首自“冷战”后的首次互访,并宣布要努力构建“中美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尽管这种提法在美国国内没有得到积极反响,但是两个国家的政府为稳定关系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

  第三阶段:台湾问题的稳定促使中美关系相对稳定

  第三阶段,2001年后中美关系相对稳定的阶段。“9?11事件”后到2009年奥巴马总统访华将近8年多的时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8年来没有发生一次危机,没有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大起大落,这种稳定的发展主要有三条原因。

  第一个原因,“9?11事件”的发生。“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人一直在寻找一个类似于苏联这样的敌人。首先是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内盛行“日本威胁论”。其次是中国,1995年,中国出现台海危机,而且那时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美国又出现了“中国威胁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缓解危机过程中中国起的作用比美国还大,于是“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下来了。随后美国又转移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威胁论、无赖国家威胁论、失败国家威胁论等,后来美国觉得涉及的这些国家都不像是苏联那样的敌人,而只有中国最像,所以2000年小布什在竞选时说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到了2001年,美国还没有找准自己的敌人,“9?11事件”发生了,本?拉登炸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象征——纽约世贸中心,还有一架飞机撞向美国军事霸主地位的象征——五角大楼,另一架飞机准备撞向美国霸主地位的总象征——白宫,但后来坠落在宾夕法尼亚。这个事情出来以后,美国终于在谁是美国的敌人的问题上迅速形成了共识——恐怖主义是美国的敌人。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这不仅使美国转移了原来对中国的注意力,而且为两国在众多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开展合作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包括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持全球金融稳定、防止各种传染病等。这是中美关系回归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中美关系日益机制化,两国政府之间建立了比较顺畅的工作关系。我们知道,中美是两个大国,而且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有很大差异,在经贸领域也有很多摩擦,中美关系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管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应对这样一种局面,中美两国开始努力实现中美关系的机制化,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层首脑经常性的互访、见面。粗略算一下,在这一阶段,两国最高领导人平均下来每年要见面4到5次。二是两国不仅保持一些原有的对话机制的畅通,还开辟了许多新的对话机制,包括中美战略对话、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中美能源对话、中美反恐磋商机制等。到小布什总统离任的时候,中美建立了60多个对话机制,对话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处理和管理两国关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第三个原因,2003年以来中美在两国关系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达成了有限但非常重要的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最大的一个问题。台湾问题涉及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最核心的国家利益,我们不可能妥协。台湾问题也是中美最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美国做了许多鼓励分裂中国的举动。

  2003年以后,美国立场发生了一些变化。2003年年底,温家宝总理访美,小布什总统和温家宝总理共同参加记者招待会,当时小布什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点名批评陈水扁,说台湾当局领导人想改变台海局势的现状,这是我们要反对的。美国开始认识到维持台海的稳定既符合中国利益,又符合美国利益,还有利于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从这以后,美国对台湾问题由原来鼓励分裂势力转变为压制分裂势力的挑衅行动。中美之间最易引发冲突的台湾问题稳定下来,中美关系也就相对稳定下来。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中美关系进入问题多发期

  从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中美关系似乎又进入一个问题多发期,矛盾凸显期。中美关系中有四大结构矛盾,这其中包括战略互信问题、经贸摩擦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无论是2010年还是去年,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集中爆发,加这两年美国重返东亚动作连连,步骤不断加快,中美关系似乎进入了“多事之秋”。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很多,最大的原因就是在过去十年中,中美两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将这种力量对比变化变得更加显性化、甚至放大了。

  2000年中国GDP总量只有美国十分之一,而到了2010年的时候我们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我们的经济总量接近美国的40%,虽然说这个变化并没有改变“美强我弱”的基本局面,但是从十分之一到40%,仍然是非常大的量变,这个量变导致双方的心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没有了十年前的自信和从容。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中美博弈中可能出手更重。与此时同时,我们中国方面则更自信了。在双方心态都出现比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中美关系可能更容易出问题。

  因此,中美关系可能进入了一个不确定的过渡期。但是中美两国都认为中美关系又很重要。去年1月份胡锦涛主席访问了美国,不久前习副主席又访问了美国,而美国方面对这些访问都高度重视。中美关系越来越重要了,越来越复杂了,越来越难以管理的情况下,更需要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对这此投入更多的关注,因为中美关系不仅事关两国人民的福祉,而且事关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未来。

责编:万晴晴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