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河南卫视《梨园春》特别节目“千期梨园正青春”正式开播。在第999期的《梨园春》“真情久久久相随,期梨园正青春”粉丝节上,首次实现河南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跨界融合,《梨园春》更是为戏迷观众送上惊喜。
节目播出后,来自天南海北的戏曲名家、明星擂主、戏迷观众纷纷点赞,以示自己对戏曲的钟爱以及对《梨园春》千期盛典表示祝贺!
●李树建:自从有了《梨园春》 农民知道了礼拜天
为人民办一档好节目是《梨园春》24年来的始终追求,24年来,人民群众一直是《梨园春》舞台的主角。
“梨园春真正让河南戏曲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演了四十年戏,做了三十年的院团领导工作,为什么河南的豫剧能够受到全国观众的欢迎,李院长认为这得益于全民关注,行家支持,“像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举办了二十四年,周周有戏,在全国都是首例。”
李院长说:“《梨园春》巩固了老艺术家的艺术地位,扩大了中青年艺术家的影响力,培养了一代戏曲新苗,推出了一批业余戏曲擂主。自从有了梨园春,农民知道了礼拜天,它有了人民性。为普及我们的河南戏曲特别是豫剧做出了重大贡献。”
●贾文龙:24年经久不衰 《梨园春》是个奇迹
豫剧有着几百年的辉煌历史,它不仅是国家的一个大剧种,还是中原文化的支柱,更是河南人的魂。历时24载,《梨园春》不仅为河南三大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而且让全国的戏迷观众有机会欣赏到全国各地的地方剧种和曲艺表演形式;不仅在国内培养了一批钟爱戏曲的票友、致力于戏曲今后传承与发展的一代代新秀,而且还将中华国粹文化送到了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培养了一批说外语的戏迷。
参加此次千期盛典演出的河南豫剧院副院长贾文龙对24年坚守创新的《梨园春》也是感慨不已,“河南卫视《梨园春》作为一档戏曲栏目,24年经久不衰,这是奇迹。”《梨园春》这个舞台,既展现了戏曲文化,同时也把河南的形象推向了世界,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河南、了解中原、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梨园春》这个平台推出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尤其是少儿选手的选拔和培养,他们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参与,从参与到精彩。节目每年推出‘明星小擂主’,既继承了优秀的戏曲文化,又培养了下一代,使河南戏曲后继有人。”
●24年,《梨园春》走出了一条青春路
24年来,河南卫视《梨园春》则紧跟时代脚步和电视发展的步伐,在坚守、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提升品质,本次梨园春千期盛典,也是河南广播台和河南电视台两台合并后首次进行节目制作的融合尝试,广播和电视将并机播出。融合传统戏曲焕发出青春、时尚的气息,更为民族艺术在"荧屏逐鹿"中赢得了尊严和一席之地。
24年来,河南卫视《梨园春》紧跟时代发展,不断突破。于是这档“骨子里依然传统”的戏曲节目选拔和发掘了一批戏曲新生代的中坚力量。“百团争霸”青年豫剧演员大赛,“校园练戏生”播出季,不仅落实了国家“戏曲进校园”政策,激活了基层戏曲市场的活力,令更多青年人关注戏曲、了解戏曲、参与其中。
“千期梨园正青春”,特别节目融入更为青春化的表达、呈现方式,给戏曲类节目带来了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青春路”。 ?二十四年来,《梨园春》立足河南,走向全国,面向世界,栏目的足迹不仅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更引领中国戏曲不断惊艳世界。也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与创新碰撞中,戏曲类电视节目不断发展、演变,呈现出更多元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4年来,《梨园春》为一大批电视观众送去了欢乐、感动与精彩,许多戏迷也与《梨园春》萌生了浓厚的感情。在1000期节目到来之际,“河南卫视”和“梨园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将推出“我与《梨园春》的故事”留言征集活动,期待看到《梨园春》给您的生活带来的幸福点滴!
24年来,《梨园春》与你、你的家人、身边的朋友都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您可以将您与《梨园春》的故事评论在本文文末【留言区】。最终,栏目将从大家的留言中精选部分戏迷送上《梨园春》精美纪念品一份!
阔别24年,王明清对女儿说的第一句话,仍是叫的小名——凤娃子,而康英虽已远嫁东北,仍是乡音无改。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春蚕的执着、奉献精神表现到极致,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8年以来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据称,这是1989年10月25日后,时隔24年最高检“再次就反贪污贿赂工作向全国人大进行报告”。基于公众对反腐议题的关注,不少媒体对这条新闻都作了重点处理。只不过,在议程设置上,有的聚焦于具体的办案数据;有的则聚焦在“24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8年以来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据称,这是1989年10月25日后,时隔24年最高检“再次就反贪污贿赂工作向全国人大进行报告”。基于公众对反腐议题的关注,不少媒体对这条新闻都作了重点处理。只不过,在议程设置上,有的聚焦于具体的办案数据;有的则聚焦在“24年”。
她是一名普通的儿媳、是一个寻常的妻子、一位平凡的母亲,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24年前,她的家庭突遇变故,公爹、丈夫、两个小叔子相继去世,短短的5年间家庭的顶梁柱接二连三的倒下,时年38岁的她不离不弃守候着瘫痪的婆婆、守候着破碎的家。
今年64岁的杨娥与老伴罗明善都非常喜爱种植葡萄树。与大型专业的葡萄园不同的是,他们夫妇种植的葡萄在家里,典型的庭院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