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班花费家长一半收入,补课老师年薪200余万,参加“坑班”以获得好中学的录取,校外培训机构竞赛成绩成为升学“敲门砖”,学校老师引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近日,媒体报道的种种教育怪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校外培训乱象屡禁不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一方面价格不菲的培训费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增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再者教师参与有偿补课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强对理校外培训乱象的整治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和遏制教师有偿补课方面,从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极为严厉的惩处措施。比如,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对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一旦被查实,将在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实施奖惩中被“一票否决”等等。然而,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利益的驱动下,校外培训领域依然是各方争夺的“唐僧肉”,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教师违反禁令、铤而走险,违规参与补课。“禁令”虽严格,可相关职能部门在实际执行上的宽松,放纵了校外培训的乱象丛生.
透过新闻报道我们看到,在新学期开学前,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聚焦六类不规范行为,列出时间表,明确具体推进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这充分表明了四部委重拳整治校外培训乱象的决心,也为教育培训机构和教师敲响了警钟,与以往的“禁补令”等相比,可以说本次整治行动堪称“史上最严”。但能否取得实效,刹住校外培训乱象,还需要实践检验和公众认可。
整治校外培训乱象,笔者认为,既要有“雷声”,也要有“雨点”,关键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通过部门联动,形成治理合力。首先,职能部门要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市民积极举报教师违规补课行为,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违规办学行为,并对市民反映的问题线索及时给予处理。其次,职能部门要利用节假日时间对辖区深入调查,加强对校外培训乱象的查处力度。同时,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新媒体加大对教师违规补课、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的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效应。再者,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依法执教、廉洁从教行为,切实筑牢教师队伍思想防线。
当然,对于广大家长来说,要端正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要意识到校外培训班只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还是在学校。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与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切莫在功利心态驱使下给孩子报培训班,试想,如果孩子的心思不在培训班上,家长花再多的钱也没用,甚至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笔者相信,只要没有了市场需求,校外培训乱象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王学明 夏臣)
培训机构真有这么多名师吗?他们的师资力量到底怎么样?这些名师又是怎样评出来的?记者就此在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培训机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昨天,备受关注的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结束。方案中英语和语文等学科的分值调整引发了大讨论。
昨日,记者来到呼市赛罕区西把栅乡后三富村了解得知,补课班已被取缔,同时赛罕区食药监局将补课班的食堂查封。在院中西侧的墙上,还有一块用水泥制的黑板,该老师的父亲许元占称,这块黑板前几年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