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提条件,是让贫困人员共享改革发展红利,让贫困人员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任务。这项工程不能只靠组织上的努力,还要靠贫困户自身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因此就需要政府和贫困户都“主动”的去开展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脱贫奔康。
党委政府要主动担当作为,创造脱贫奔康的条件。一方面要主动走进群众,宣传讲解好脱贫政策,让广大群众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资格条件,要做到两个“精准”,首先要做到贫困户精准识别,让真正的贫困户进入帮扶的对象中来,把那些想占政策“便宜”的人清理出去,保障贫困户的正当权益;其次就是要对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要针对贫困户的具体实际,补齐脱贫短板,让贫困户能够找到脱贫的道路,有政策、有资金保障,切实开展种养殖等产业发展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主动的去开展贫困户的思想教育,要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去给贫困户上“思想课”,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积极输入“我要脱贫、我会脱贫”的正能量,要在群众中去宣讲脱贫政策,改掉“贪小利、占便宜、靠政府”的群众思想,把政策扶贫的“蛋糕”给真正贫困的人群。
贫困户要主动参与发展,成为脱贫奔康的利益获得者。评议上贫困户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贫困户要在党委政府的政策指引和帮扶人员的帮助下,主动的发展种养殖业,通过发展产业来获取长期受益的途径,也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到企业就业,获取稳定的工资收益,改善目前贫困的生活现状。另外还要积极的去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去扶好脱贫的志向,主动的去参加各项的就业、创业培训和产业发展培训,不断的提升个人种养殖产业的技术,打牢脱贫基础,铺好奔康的大路。
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需要主动作为的思想和抓铁留痕的定力来实施,通过组织和贫困户“两个主动”来进行推动,就会事倍功半的拿下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真正的脱离贫困苦海,走向小康大道。(先弋)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革命先辈的意志,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
坚持“一线”状态、“一线”要求、“一线”作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确保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干成事、不出事”,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脱贫需要的是“干货”,因为只有“干货”才能让老百姓对未来的生活更有盼头。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爱情感人肺腑,一心一意脱贫攻坚的态度更暖人心脾。因为脱贫攻坚展现的是国家的大爱精神,中华民族的团结品质。今天的脱贫攻坚,必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延续性工程,苦累在现在,幸福到明天。
党和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推进脱贫攻坚每位党员干部责无旁贷,让我们强化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强化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常怀忧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尽惠民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帮扶人都应该把自己当做贫困户的当家“主人”,就像是自己在忍受贫穷一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具有“攻克乃还”的决心。要是把自己当做“客人”,就不可能有一往无前的决心,贫困户脱贫就难了。
对扶贫工作不上心的帮扶干部要严格落实召回制度,对搞“数字脱贫”的责任主体要从严追究责任,只有架设起制度的“高压线”,才能引导各类扶贫主体真正放弃功利思想,真扶贫,扶真贫。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抓高压惩治、震慑常在,消减存量推进治标;又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遏制增量深化治本,确保监督执纪精准到位,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非比寻常”会释放“亮剑”信号,不仅让脱贫攻坚回到初衷,重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更是杜绝扶贫腐败行为的发生,让脱贫攻坚保持清正廉洁、清风正气、洁清自矢,从根本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用压力倒逼自己,从而提供源动力,“压力”与“动力”是相辅相成的,为人民服务这个重担给予“党员干部”“压力”,这个“压力”在干部身上做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领导干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全面提升抓党建的能力,完善动力生成机制,强化敢于担当负责的执行力,才能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地生根,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脱身于“水火”。
越是困难,越是艰巨,就越要顶住压力,特别是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机关干部,更需严于律己、落实责任,以“精准”作为实际工作的出发点,重务实、抓实干,真正做到为精准脱贫担好责、扶好贫、助好力,才能不愧于心,不负于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脱贫攻坚战斗”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也要有这种“火苗精神”,不管在哪个职位,都要点亮自己的光,照亮通往脱贫攻坚战斗胜利之路。
今天(6月19日)上午,由省委组织部驻村办联合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河南大学、中原工学院共同组织的“《第一书记》广播剧、微电影剧本创作启动仪式”在大象融媒新闻发布厅举行。
扶贫“最后一米”是否畅通,不仅关系着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也关系到我们之前的努力能否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