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是党对人民的庄重承诺。以党中央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为起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重要标志,我国进入了历史性的脱贫攻坚“新时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富裕为目标,坚决向贫困开战,但从前都是“大水灌溉”式的扶贫,现在变为了一村一户因人施策,“精准滴落”式的扶贫。这无疑让扶贫成果更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但同时也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自精准扶贫提出以来,我国共计5564万贫困农民实现脱贫,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数量,取得的成绩可说是值得骄傲的。但“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时刻,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此时千万不能沉浸在短暂的成果中,放松了警惕。
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脱贫攻坚战线不可谓不长,仗越来越难打,不少干部的抱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已有100多位干部在脱贫工作中牺牲,脱贫攻坚不仅流汗流泪,还要流血。诚然,脱贫战士们的确辛苦,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脱贫攻坚战绝不是“过家家”,更不是开开会、动动笔,打打资料就能打赢的。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战斗,不断牺牲的历史。
96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轻舟起航,一路高歌、披荆斩棘,从一个仅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取得多辉煌的成就,就要经历多艰苦的磨难。在党的历史中,长征是关键的转折点,是党、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中央红军历时两年,跨越14个省,行军两万五千里,以“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革命先辈的意志,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
脱贫攻坚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长征”,同样的规模庞大,关系到7000万贫困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样的历时漫长,耗时整整7年;同样的艰难险阻。80年前我们能取得伟大的胜利,在80年后的同一块土地上,只要我们怀着“攻克乃还”的坚定信念,发扬“不畏牺牲”的长征精神,就一定能取得脱贫“长征”的胜利。(徐珩)
坚持“一线”状态、“一线”要求、“一线”作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确保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干成事、不出事”,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脱贫需要的是“干货”,因为只有“干货”才能让老百姓对未来的生活更有盼头。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爱情感人肺腑,一心一意脱贫攻坚的态度更暖人心脾。因为脱贫攻坚展现的是国家的大爱精神,中华民族的团结品质。今天的脱贫攻坚,必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延续性工程,苦累在现在,幸福到明天。
党和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推进脱贫攻坚每位党员干部责无旁贷,让我们强化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强化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常怀忧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尽惠民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帮扶人都应该把自己当做贫困户的当家“主人”,就像是自己在忍受贫穷一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具有“攻克乃还”的决心。要是把自己当做“客人”,就不可能有一往无前的决心,贫困户脱贫就难了。
对扶贫工作不上心的帮扶干部要严格落实召回制度,对搞“数字脱贫”的责任主体要从严追究责任,只有架设起制度的“高压线”,才能引导各类扶贫主体真正放弃功利思想,真扶贫,扶真贫。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抓高压惩治、震慑常在,消减存量推进治标;又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遏制增量深化治本,确保监督执纪精准到位,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非比寻常”会释放“亮剑”信号,不仅让脱贫攻坚回到初衷,重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更是杜绝扶贫腐败行为的发生,让脱贫攻坚保持清正廉洁、清风正气、洁清自矢,从根本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用压力倒逼自己,从而提供源动力,“压力”与“动力”是相辅相成的,为人民服务这个重担给予“党员干部”“压力”,这个“压力”在干部身上做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领导干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全面提升抓党建的能力,完善动力生成机制,强化敢于担当负责的执行力,才能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地生根,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脱身于“水火”。
越是困难,越是艰巨,就越要顶住压力,特别是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机关干部,更需严于律己、落实责任,以“精准”作为实际工作的出发点,重务实、抓实干,真正做到为精准脱贫担好责、扶好贫、助好力,才能不愧于心,不负于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脱贫攻坚战斗”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也要有这种“火苗精神”,不管在哪个职位,都要点亮自己的光,照亮通往脱贫攻坚战斗胜利之路。
今天(6月19日)上午,由省委组织部驻村办联合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河南大学、中原工学院共同组织的“《第一书记》广播剧、微电影剧本创作启动仪式”在大象融媒新闻发布厅举行。
扶贫“最后一米”是否畅通,不仅关系着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也关系到我们之前的努力能否取得实效。
文化“慧”民,必将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贫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加快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志向和智慧的提升,最终走向全面小康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