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岭村位于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是窝在深山沟里的省级贫困村。通过发展林下鸡养殖、日光温室山野菜种植等一系列扶贫产业,去年,该村正式退出了贫困村的队伍。(2017年08月14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脱贫需要的是“干货”,因为只有“干货”才能让老百姓对未来的生活更有盼头。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念好“民字诀”,只有心中有民,一心为民,才能真情服务于民,能够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移,去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解决民难,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
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子”。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所追求的无外乎“安居乐业”四个字,不管是赖以生存的土地,还是脱贫致富的门路,甚至是居住的地方,都透露出一个“穷”字,所以,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解决好“安居乐业”的问题,在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环节贯穿“精准”二字。
召回“不合格”干部。脱贫攻坚要取得成效,干部是关键。对于那些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干部进行“召回”,是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负责,只有完善帮扶机制和考核机制,才能确保扶贫成效。
“脱贫,这才是起步,以后‘跑’起来,指不定好成啥样呢。”群众的“硬气”正是对脱贫“干货”的肯定,只有真扶贫、扶真贫,立下愚公移山之志,把责任扛在肩上,才能让群众的“幸福梦”变成现实。(婧蓝)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爱情感人肺腑,一心一意脱贫攻坚的态度更暖人心脾。因为脱贫攻坚展现的是国家的大爱精神,中华民族的团结品质。今天的脱贫攻坚,必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延续性工程,苦累在现在,幸福到明天。
党和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推进脱贫攻坚每位党员干部责无旁贷,让我们强化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强化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常怀忧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尽惠民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帮扶人都应该把自己当做贫困户的当家“主人”,就像是自己在忍受贫穷一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具有“攻克乃还”的决心。要是把自己当做“客人”,就不可能有一往无前的决心,贫困户脱贫就难了。
对扶贫工作不上心的帮扶干部要严格落实召回制度,对搞“数字脱贫”的责任主体要从严追究责任,只有架设起制度的“高压线”,才能引导各类扶贫主体真正放弃功利思想,真扶贫,扶真贫。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抓高压惩治、震慑常在,消减存量推进治标;又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遏制增量深化治本,确保监督执纪精准到位,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非比寻常”会释放“亮剑”信号,不仅让脱贫攻坚回到初衷,重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更是杜绝扶贫腐败行为的发生,让脱贫攻坚保持清正廉洁、清风正气、洁清自矢,从根本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用压力倒逼自己,从而提供源动力,“压力”与“动力”是相辅相成的,为人民服务这个重担给予“党员干部”“压力”,这个“压力”在干部身上做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领导干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全面提升抓党建的能力,完善动力生成机制,强化敢于担当负责的执行力,才能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地生根,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脱身于“水火”。
越是困难,越是艰巨,就越要顶住压力,特别是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机关干部,更需严于律己、落实责任,以“精准”作为实际工作的出发点,重务实、抓实干,真正做到为精准脱贫担好责、扶好贫、助好力,才能不愧于心,不负于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脱贫攻坚战斗”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也要有这种“火苗精神”,不管在哪个职位,都要点亮自己的光,照亮通往脱贫攻坚战斗胜利之路。
今天(6月19日)上午,由省委组织部驻村办联合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河南大学、中原工学院共同组织的“《第一书记》广播剧、微电影剧本创作启动仪式”在大象融媒新闻发布厅举行。
扶贫“最后一米”是否畅通,不仅关系着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也关系到我们之前的努力能否取得实效。
文化“慧”民,必将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贫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加快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志向和智慧的提升,最终走向全面小康步伐。
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要“狠”,脱贫攻坚是“不成功便成仁”的硬仗,要有“破釜沉舟”、“视死如归”的精神,每个帮扶单位必须立下军令状,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签订责任书,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有种意识,贫困户不摘“贫困帽”,干部就掉“乌纱帽”,充分发挥和调动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扶贫干部要一鼓作气,发挥埋头实干、永不言败、奋力一搏的精神,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打一场漂亮的脱贫摘帽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