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成都客运段担当的5633/34次列车长年穿梭在攀西高原和大凉山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为了扶贫,5633/34次列车全程票价25.5元,最低票价仅2元钱,60岁以上老人和贫困户还免费。列车近半个世纪风雨无阻接送彝族同胞,20余年坚持票价不变,它被喻为渴望走出大山读书孩子们的校车,彝族同胞赖以生存的赶集车,民族共同发展的连心车、扶贫车、致富车。
高铁时代,铁路事业飞速发展,很多东西逐渐消失——老车站、老机车、绿皮车厢,还有依托于慢火车的慢生活。时下,高铁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绿皮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如今这运行了47年的慢车依旧坚守在偏远成昆线上,着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慢车的开行,对于山区老百姓来讲非常现实。低廉的票价,目的是让交通落后的山区群众能够轻松走出家门。慢车最大的好处是速度不快站站都停,对山区百姓来说,这样的交通方式是他们最为依赖和喜爱的出行方式。当每个周末,600多名学生搭乘这列慢车走上求学路时,这个当地最大的“校车”就是他们求学的强劲支撑。
长期以来,铁路部门坚持在出行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开行票价低、站站停、速度慢的公益性旅客列车,为这些地区实施精准扶贫,便利百姓出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落实好党中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铁路部门因地制宜、因势而为,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偏远贫困地区,先后开行了81对公益扶贫列车,为百姓走出山区融入都市圈、提振地方经济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消费等从交通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633/5634次慢车,47年“校车”的倾心服务,这不仅仅是为山区学生和百姓创造了一个便利的出行条件,她还将党和政府对偏远山区百姓的关怀通过这样的慢车传递出来,47载的慢车温暖了沿线百姓的心。希望在更多的高铁动车飞驰在祖国大地时,还有更多幸福的慢车守候着山区的百姓。(高智强)
发生在扶贫领域中的腐败,给党风社风民风造成的不良影响、让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失,绝不能轻易放过,遏制此类腐败,亟须填平制度的短板,补齐监管的漏洞。
扶贫领域中的腐败,要靠规定、靠监督持续发力,以狠刹“扶贫蛀虫”为契机,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我们必能营造清正、廉洁、正气的基层良好生态。
“高积分”所折射的即是扶贫要“扶志”,只有群众的精气神被真正调动起来,才能让群众思想上“有盼头”,行动上“有奔头”。让群众心中燃起积极向上的火焰,脱贫之事则水到渠成。
扶贫干部只有讲贫困群众听得懂“土话”,才能更加“接地气”,彼此之间才能进行无障碍沟通,才能打破隔阂和成见,成为朋友,甚至成为家人。
所谓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要“亲”上加“清”,就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亲”凝聚团结尽可能多的扶贫力量,以“清”营造好脱贫攻坚的良好环境,做清白人、做干净事。
2015年8月份,中原高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剑君正式到济源市委组织部、大峪镇及王庄村报到,担任村委第一书记职务,2015年9月1日正式驻村工作。从此以后,他积极协调,争取济源市交通局2.5公里道路加宽建设资金;争取省交通运输厅3.5公里道路建设140万元资金支持,道路工程目前正在实施。
扶贫工作本身就是一场“赶考”,最重要的还是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扶贫赶考永远在路上,考题永远在人民心中,扶贫赶考没有逗号,只有句号,只有人民满意,才算及格。
加强信息公开,增加监督渠道,完善网络监管,进一步畅通监督通道,保障扶贫一线群众声音能及时及快的反映上来,以便对“扶贫贪官”及重及快的惩治,不仅是挽回国家经济损失的需要,更是抚慰老百姓受伤的心。
扶贫不搞“盆景”,就是要求干部抛弃“面子工程”、轻惠民实效,挑领导容易看得见的地方扶贫,把资金集中投到少数几个点上的想法和做法。
反腐的关键是“防患于未然”,等腐败已经出现了,再去查处,大多已“人去楼空”,损失已无法弥补了。健全和完善扶贫领域监管制度是“防患”的关键。
张旸就是众多驻村第一书记中的其中一员,带着组织的嘱托和信任,服从组织的安排,去中牟县刁家乡小王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去加强党支部力量,尽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打响脱贫攻坚战,让群众早日走向致富路,早日过上小康的生活。
据悉,此次签约的项目为全市扶贫基础设施第一批统贷项目,涉及扶沟、西华、沈丘、郸城、太康5个贫困县的6个项目,合同总金额15.17亿元,近期将到位7.4亿元。
为提高全村种植香菇的积极性,全建磊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资金问题,甚至自掏腰包为种植户购买技术资料、开拓销售渠道。积极协调县扶贫资金对贫困户实行每户1000袋香菇种植帮扶,协调银信部门为群众提供贷款,目前已帮助27户群众申请了政府贴息贷款帮扶。
11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确山县任店镇倪庄村采访。连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终于停歇,天地间充斥着灿烂的阳光。仰望天空,几朵浮云飘过,几只大雁掠过,给这个朴素的山乡增添了几份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