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共有19.5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拼搏与奉献推动脱贫攻坚,让一个个派驻村旧貌换新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社会的认可。(6月27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每个重要的时期,都会有共产党员的身影;每个困难的时期都会有共产党员历经万难取得胜利的场景;如今脱贫攻坚战场上又时刻看见这样一群共产党人,他们不怕脏、不怕累,脸上时刻洋溢着自信与幸福,他们如今是脱贫攻坚这片战场上最可爱的人。
因为有他们,方能形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局面。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离不开第一书记这支先锋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政治素质过硬,品行服众,清廉有为的“第一书记”们,才形成了一名“第一书记”就是一个贫困村的锁,经他方能开启该村的致富之门。
因为有他们,方能将重担抗肩上。他们坚持把建强村党支部作为首要任务,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培养积蓄后备力量,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着力增强任职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立足自身优势,他们把产业扶贫的路子带劲所在贫困村,带动村民参与创新创业,使集体经济零收入的村落不断繁荣发展;他们注重社会事业,竭尽所能为群众解决水、电、路、学、房等实际困难,在一桩桩好事实事中传递为民情怀;他们更加规范的运转村组织,村干部集中办公、值班坐班、财务管理等一批制度逐渐建立,“四议两公开”加速落实,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的氛围渐浓。
在他们的努力下,贫困地区已经建起了一栋栋崭新的住房,一条条宽敞的马路直通往日闭塞的村里,到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声。在他们的努力下,昔日得过且过的懒汉们也已重拾信心,主动学知识和技术,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园,虽然哈有很多地方没有脱贫,但相信只要有他们的地方就会有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也会带动更多人自力更生,自助自强,他们的致富梦想一定会得以实现。(布夫惹古)
实干苦干、巧干乐干、敢干真干,“第一书记”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领广大贫困群众走出贫穷泥沼,走进幸福乐园,走向美好明天,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战场,冲锋陷阵,切实发挥“杀手锏”的作用。
近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启动“脱贫攻坚记者蹲点”采访活动,集合全媒体平台优势,派出26路记者深入全省26个贫困村进行蹲点采访,共同关心助力河南脱贫攻坚的大好局面。我们和驻村“第一书记”在一起,和贫困村老乡在一起,倾听、记录并分享老乡们脱贫攻坚的汗水和果实。
“大家工作在城市,抛家舍口到村里来扶贫非常辛苦,抓党建、促发展、改善村容村貌,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很大牺牲。”
会说“百家话”其实并不难,关键要得系群众情。百家话不是表面话,也不是客套话,因此党员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群众。
近日,经年度考评,确山县公路局派驻确山县瓦岗镇叶老庄村第一书记朱海丽被瓦岗镇党委、政府评定为“优秀第一书记”。
“我叫焦建鹏,是咱汜水镇新沟村‘省派第一书记’,现就本人2016年的驻村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
吴树兰,河南省扶贫办副巡视员。从52岁起便开始了她的扶贫之路,先后在新蔡县孙召镇的大吴庄村和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百姓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为打赢河南脱贫攻坚战,自去年开始,省交通厅派出五位驻村的“第一书记”在脱贫道路上各显神通。
为打赢河南脱贫攻坚战,自去年开始,省交通厅派出五位驻村的“第一书记”在脱贫道路上各显神通。
“第一书记”驻村要始终履行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职责,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当好参谋和掌舵人的角色。
元宵佳节,扶沟县包屯镇朱村岗村委大院锣鼓阵阵、笑声连连,在省政协驻该村“第一书记”刘延志的组织下,村民们欢聚一堂,大家一起看舞蹈、猜灯谜、吃元宵,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元宵节。
牢记“第一身份”,才能履好“第一职责”。作为一名党员,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都要自觉地把党员身份放到官员身份前面。
党员干部当时时刻刻、方方面面争做“一面红旗”,才能在群众心中树威、树信、树形,进而凝聚人心、聚合民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造血”首先得要打好基础、建好队伍。基层组织就是发展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共奔小康,村里得有个领路人。正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