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各代表团继续审议十届省委工作报告,王东明在参加成都代表团审议中讲到,“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和对口帮扶,不断增强奔康致富辐射带动力,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四川日报 5月26日电)
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四川作为脱贫攻坚的西部主战场,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而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成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战略的关键一步。因此,扶贫干部要一鼓作气,发挥埋头实干、永不言败、奋力一搏的精神,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打一场漂亮的脱贫摘帽翻身仗。
干部要有埋头实干的干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需要作为“领头雁”、“火车头”的扶贫干部,在广阔的乡村扶贫路上,用心、用情、用力的走入基层、身入百姓,埋头苦干、积极实干,发扬新时期的“愚翁精神”,用汗水与热血,谱写出斗志昂扬的脱贫战歌。
干部要有永不言败的韧劲。“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扶贫道理艰难险阻、崎岖坎坷,充满着困难与挑战。但恶劣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都不能作为向困难低头的借口,相反,应该作为干部锤炼意志、磨砺品格、提升能力的“磨刀石”,发扬面对挫折永不言败韧劲,执着而坚持的克服挑战,方能取得脱贫攻坚战役最后的胜利。
干部要有破釜沉舟的拼劲。“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可见破釜沉舟的拼劲的重要性。在扶贫过程中,需要干部把握机遇、吃透政策、奋力一搏,下定“不见黄河心不死”的决心,新建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增收,将“财神”引进来,将“贫魔”赶出去,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终将镌刻出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实现脱贫摘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扶贫干部为之奋斗的目标。干部发扬“三劲”精神,行稳致远、砥砺前行,为治蜀兴川增添不竭动力。(王文轩)
干部开展脱贫攻坚攻坚工作,需要时刻保持创业的激情,不断激发创业的活力,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求进步。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带头学习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带头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示范带动引领脱贫攻坚工作。
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自身的致富动力和能力是治本之策。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领导干部带头、脱贫人才领军、“不走的工作队”保驾护航。
新时代面临着新挑战也蕴藏着新机遇,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员干部就要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增强干事业的那股“牛劲”、抓工作的那股“猴劲”和做扶贫的那股“虎劲”,耕好自己那的“三分地”,方能不负人民的期望和时代的重托,做一个人民满意、时代需要的陈泽胜式的扶贫好干部。
扶贫工作对于青年干部是一张白纸,青年对扶贫工作也是一张白纸,只有不断探索;只有不断认识;只有不断发现,才能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案。
脱贫攻坚本是一件民心工程,如果脱离了实际大搞表格扶贫,必然会伤民心。要真正实现贫困村的脱贫目标,帮扶干部必须真心融入农村,要有“踏地十年”的决心,以造福一方的责任心,干事创业的事业心,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作为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领路人,各级扶贫干部更要立好标杆、做好表率,用“愚公移山“的实干精神、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实干行动让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他们怎么做到的?究竟下了哪番"绣花"功夫?现在是什么面貌?脱贫之后的路又该怎么走?河南广电全媒体推出六集系列微专题《兰考之变》,为您讲述兰考脱贫背后的故事,给正走在脱贫路上的干部和群众以参考。
“绣花”,一针一线都是真。向贫困宣战,来不得半点马虎,更是要“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脱贫工作不能靠一己之力,脱贫要求我们发动群众,集思广益,要求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联络,全情投入,踏石留印,凿壁留渠,以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勇承重任的担当感染和带动群众投入到脱贫攻坚中。
脱贫攻坚,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基础工作扎实不扎实,帮扶措施精准不精准,资金管理严格不严格……所有这些都必须环环相扣,层层压实。
只有让人民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真正跨过“贫困基准线”才能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扶真贫、真扶贫”,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才会由“数字量变”到“生活质变”。
脱贫攻坚是一个地区脱贫的要素之一,需要外来“输血”,更需要当地群众自动“造血”,才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法宝。唯有如此,才会让“输血”变“造血”让“有限”变“无限”,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帮扶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可持续生计方法是近年来对贫困进行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基于对贫困原因的深层次理解而提出的,大致包括了就业、人的能力和自然资源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