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雪夜探访贫困百姓,一句满含深情的“我是您的儿子”感动了全国人民。在脱贫攻坚的今天,却有个别干部为应付脱贫考核,到贫困户家“装儿子”骗成绩、造假象,不仅伤了老百姓的心,更可能误导脱贫奔小康的政策制定。(2017年5月22日 中国青年网)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当下,脱贫攻坚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大部分干部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不怕万难的攻坚精神,得到了群众的首肯。
可是少数干部出现了示弱、跟风、 包办 、攀比等不良心态,有的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明目张胆的造假行为,直接决定了扶贫攻坚的状态,与党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驰,实在不应该。
不可否认的是,干部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所作为,积极作为,需要真心融入农村,必须抛弃各种不利因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要有“踏地十年”的决心,以造福一方的责任心,干事创业的事业心,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勇当脱贫攻坚“抗旗人”。
勇当责任型“抗旗人”。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要爱岗敬业,视事业为生命,自觉把改革、发展与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研究上级政策,结合实际理思路,强措施,抓落实,不相互观望,不推拖等靠,贻误时机。要履职尽责,不要留有余地,不丢三落四、顾此失彼,要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地抓,千方百计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敢于担当,肯于负责任,敢于冒风险,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化解各种复杂矛盾,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敷衍塞责。
勇当实干型“抗旗人”。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反对油嘴滑舌,反对作风浮夸,反对以文件落实文件,反对以会议落实会议,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要倡导雷厉风行的作风,要立说立行,立竿见影,真抓实干,一抓到底。要大力倡导敢于较真的作风,敢于严抓细管,对工作精益求精。要不断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及时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对重点工作,要有决策,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始有终。要肯于吃苦,甘于奉献,身先士卒,树好榜样,带头促工作,带头抓落实。
勇当创新型“抗旗人”。干部开展脱贫攻坚攻坚工作,需要时刻保持创业的激情,不断激发创业的活力,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求进步。要创新工作思路,学习借鉴先进思想,紧密结合贫困村实际,提出有创意、有特色的思路,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指导推进各项工作。要创新工作举措,加强对形势任务的动态分析,针对工作实际,用新思想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推进新发展。要创新工作载体,注重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概括提出做好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要善于总结提升经验做法,建章立制,促进脱贫攻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胡喜庆)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带头学习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带头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示范带动引领脱贫攻坚工作。
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自身的致富动力和能力是治本之策。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领导干部带头、脱贫人才领军、“不走的工作队”保驾护航。
新时代面临着新挑战也蕴藏着新机遇,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员干部就要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增强干事业的那股“牛劲”、抓工作的那股“猴劲”和做扶贫的那股“虎劲”,耕好自己那的“三分地”,方能不负人民的期望和时代的重托,做一个人民满意、时代需要的陈泽胜式的扶贫好干部。
扶贫工作对于青年干部是一张白纸,青年对扶贫工作也是一张白纸,只有不断探索;只有不断认识;只有不断发现,才能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案。
脱贫攻坚本是一件民心工程,如果脱离了实际大搞表格扶贫,必然会伤民心。要真正实现贫困村的脱贫目标,帮扶干部必须真心融入农村,要有“踏地十年”的决心,以造福一方的责任心,干事创业的事业心,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作为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领路人,各级扶贫干部更要立好标杆、做好表率,用“愚公移山“的实干精神、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实干行动让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他们怎么做到的?究竟下了哪番"绣花"功夫?现在是什么面貌?脱贫之后的路又该怎么走?河南广电全媒体推出六集系列微专题《兰考之变》,为您讲述兰考脱贫背后的故事,给正走在脱贫路上的干部和群众以参考。
“绣花”,一针一线都是真。向贫困宣战,来不得半点马虎,更是要“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脱贫工作不能靠一己之力,脱贫要求我们发动群众,集思广益,要求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联络,全情投入,踏石留印,凿壁留渠,以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勇承重任的担当感染和带动群众投入到脱贫攻坚中。
脱贫攻坚,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基础工作扎实不扎实,帮扶措施精准不精准,资金管理严格不严格……所有这些都必须环环相扣,层层压实。
只有让人民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真正跨过“贫困基准线”才能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扶真贫、真扶贫”,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才会由“数字量变”到“生活质变”。
脱贫攻坚是一个地区脱贫的要素之一,需要外来“输血”,更需要当地群众自动“造血”,才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法宝。唯有如此,才会让“输血”变“造血”让“有限”变“无限”,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帮扶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可持续生计方法是近年来对贫困进行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基于对贫困原因的深层次理解而提出的,大致包括了就业、人的能力和自然资源等因素。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最难实现的就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