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反腐高压态势之下,一批贪腐分子纷纷落马,治吏越来越严,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但从新闻报道看,以庸政、懒政、怠政等为代表的不作为不担当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5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这些不作为不担当的党员干部,有的善于“打太极”,将明哲保身奉为经典,习惯当“中转站”、做“传声筒”;有的工作不上心,满足于占位子、混日子、守摊子,遇事能推就推,能拖则拖;有的能力“余额少”,素质“缺口大”,门好进,话好听,就是不办事。这些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不仅贻误了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发展机遇,也严重啃食了群众的获得感,其危害不容小觑。
现实中,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确实不少。无论是“无私无畏”,既然不想升了,就无所谓的“孙连成式”干部;还是做事乖巧,善于“见机行事”的“巧官”。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愿意担当,遇事要么避让,要么“踢皮球”“打太极”,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对待群众漠不关心,或无视群众的诉求,将群众的所思所想抛之脑后,说白了,这就是“懒政”。
“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担当是一种精神,更是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是党员干部该有的责任。然而,机关中总是存在个别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欲究其根本,还是岁月磨灭了锐志,现实冲淡了激情,曾经坚守的理想信念逐渐忘却使然。提振干部队伍的精气神,锤炼担当的人生品格,必须引导干部形成“干部要干事,为官要有为”的价值认同。
有人说,古今中外,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敢于担当,才能兴旺发达;一个政党,只有敢于担当,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政权、巩固政权。完善用人机制,让“有为者”有为更有为,锤炼担当的人生品格,将那些精神饱满、干劲充足、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干部提拔出来。同时,建立容错免责机制,让干部吃下“定心丸”,为有为者撑腰壮胆。(王继川)
“农村新婚宴、满月酒、升学宴、开业喜等‘人情往来’名目繁多,村民苦不堪言,甚至有因婚丧嫁娶致贫的情况。
党员干部也应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当先生,不嫌群众说话逆耳,嫌农民土气,把人民群众的事当家事,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反腐大片《人民的名义》爆红,昨日,一则“周口市委办发文:根据纪委的有关安排,党员要收看《人民的名义》,并交不少于1500字观后感”的微信火爆了朋友圈。周口市纪委还在全市巡回组织播放了《全家福》《第一大案》等廉政教育电影,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观看并撰写观后感。
干部的好坏,关系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作为一个平台和桥梁,难免会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风险。
把好人生的“方向盘”,秉公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无疑是每名党员干部的“护身符”。
员干部要脚踏实地,坚持以肯干提升境界、以敢干展示气魄、以实干赢得尊重,真正在干事中促进地方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唤醒干劲的口号,是创造健康生态的因子,是为国效力的平台。党员干部应该做好带头作用,撸起袖子,让全民一起加油干。
党员源于群众又不同于普通群众,是群众中的先进代表。党员干部源于党员又不同于普通党员,是党员中的佼佼者。
好家风不能只是说起来好看,看起来很美,想起来很幸福,要让这一切从梦想照进现实,还是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参与,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坚守清廉、坚守正义、坚守纪律,涵养出好家风。
微信因其功能强大、方便快捷成为大多数人的“装机必备”之一,而微信朋友圈更是备受青睐。
只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让党员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免去后顾之忧,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大干一场。
“读书”不仅是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更是对党员干部“精气神”熏陶、培养。
“对表”是对党的高级干部提出的严肃的政治要求,它不仅是对“党的高级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提出的要求。
只有行得正、坐得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严守纪律,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才能从思想上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
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式,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推动社会健康发展,总而言之都是为社会进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