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减贫目标。如果把脱贫攻坚看成是时代的宏伟画卷,那么奔忙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人就是一抹抹亮色。(新华网)
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年轻人有朝气、有思想、有创新”,在空心化严重、干部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基层,年轻人给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第一书记葛鹏程拓宽思路、大胆创新。用三步走战略为该村脱贫攻坚探索到了切实可行的脱贫“处方”;泸州市合江县望龙镇永定村第一书记张邦奎采用“引狼入室”模式,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新思路,成功流转300余亩土地发展林下乌鸡养殖。正是有了这样一批青年干部给扶贫工作带去新思路,才使泸州地区能以明确主攻方向、培育主导产业,又顺应发展规律的模式来推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消除贫穷、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委政府光荣而艰巨的革命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委政府对全国人民庄严的承诺。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只有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在革命老区四川省达州市,杨东的名字被广为传颂,他退伍不褪色,战士天职永出征,在2016年胃癌晚期到去世前的半年中,仍然奋战在“扶贫第一书记”岗位上。
青年干部都应当能为革命挑更重的担子,能在最复杂的环境里艰苦工作;能在最困难的时候顶上去;能在最危险的情况下不怕牺牲;能做别人不愿干、不敢干的革命工作。“扶贫领头雁”、“致富小推手”不仅仅是头衔,更是青年干部的人生历练。扶贫工作对于青年干部是一张白纸,青年对扶贫工作也是一张白纸,只有不断探索;只有不断认识;只有不断发现,才能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案。
青年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是好事,他们给扶贫注入了活力,扶贫也淬炼了青年干部的奉献、责任和担当精神。(庞婷元)
脱贫攻坚本是一件民心工程,如果脱离了实际大搞表格扶贫,必然会伤民心。要真正实现贫困村的脱贫目标,帮扶干部必须真心融入农村,要有“踏地十年”的决心,以造福一方的责任心,干事创业的事业心,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作为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领路人,各级扶贫干部更要立好标杆、做好表率,用“愚公移山“的实干精神、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实干行动让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他们怎么做到的?究竟下了哪番"绣花"功夫?现在是什么面貌?脱贫之后的路又该怎么走?河南广电全媒体推出六集系列微专题《兰考之变》,为您讲述兰考脱贫背后的故事,给正走在脱贫路上的干部和群众以参考。
“绣花”,一针一线都是真。向贫困宣战,来不得半点马虎,更是要“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脱贫工作不能靠一己之力,脱贫要求我们发动群众,集思广益,要求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联络,全情投入,踏石留印,凿壁留渠,以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勇承重任的担当感染和带动群众投入到脱贫攻坚中。
脱贫攻坚,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基础工作扎实不扎实,帮扶措施精准不精准,资金管理严格不严格……所有这些都必须环环相扣,层层压实。
只有让人民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真正跨过“贫困基准线”才能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扶真贫、真扶贫”,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才会由“数字量变”到“生活质变”。
脱贫攻坚是一个地区脱贫的要素之一,需要外来“输血”,更需要当地群众自动“造血”,才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法宝。唯有如此,才会让“输血”变“造血”让“有限”变“无限”,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帮扶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可持续生计方法是近年来对贫困进行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基于对贫困原因的深层次理解而提出的,大致包括了就业、人的能力和自然资源等因素。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最难实现的就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吹响,全体党员干部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点点心血聚成八方之力。
开局良好,我们当怀满满的信心,向着全面“脱贫”冲刺,向着全面“小康”挺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中华千古训,不管做什么都要以实干为准绳,所谓实干,顾名思义就是实实在在地做事,脱贫攻坚也离不开实干,要以干为中心以实为本。
党员干部纷纷到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贫困群众的首肯,但是他们要真心融入农村,要有“踏地十年”的决心,以造福一方的责任心,干事创业的事业心,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