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省份规定,行政机关出台红头文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让百姓清楚明白,这是个好主意。但遗憾的是,有些解读跑偏了。比如一些专家的“专业解读”,竟比文件本身还专业;还有的解读变成开会宣讲,照着稿子念,甚至干脆用文件语言解释文件。老百姓云里雾里,才会有“你不说我还懂一点,你越说我越糊涂”的调侃。(3月24日 《人民日报》)
所谓“群众话”,就是站在群众立场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愿意听、能听懂又能接受的话。但现实中,有些干部不懂“群众话”,跟群众说话时,有的“官腔十足”,套话多、真话少,看似头头是道,实则脱离实际;有习惯于机械地念“讲话稿“,一旦脱稿,就会让人“云里雾里”。对群众疑惑问题,解答不了;对上级文件政策,传达不清;与群众互动场合,要么人云亦云,要么“退避三舍”,亦或“雷语惊人”,令人错愕。与群众说话时如此种种“失语”状态,怎能说到群众心里去?群众又怎会愿听、爱听?
可以说,“群众话”是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金钥匙”,能讲善用群众语言,就能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让群众从心底喜欢,达到“古今多少事,付诸笑谈中”的独特效果,党和国家领导人已为我们做了生动的表率。2013年7月,习大大视察武汉市民之家,与市民郭婷婷握手时,一句:“美女,你好!”尽显亲民范儿,使得群众称赞总书记“会聊天”。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群众味儿十足,语言口语化,既接地气,又有温度,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更有部分“有心之人”将国家领导人的“群众话”写入“经典语录”,让世人细细感悟领导人“人民至上”的爱民情怀。因而,干部要向习总书记、李总理看齐,活学活用“群众话”。
首先,干部要学会听、善于听、能听懂“群众话”。有些干部偏爱“居庙堂之高”的光彩面子,听惯了赞扬声、附和声,不一定能听得进群众的“真心话”。群众或许不咋关心干部的政绩,但关心工作好不好找、庄稼收成怎么样、小孩上学方不方便、看病贵不贵……这些可不是“芝麻小事”,而是群众心里的头等大事,关系着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计。其实群众要求并不高,有时候就需要干部能耐心点听他们把话说完,多一点解释和开导、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只要干部能撂下“官架子”、摒弃“官习气”、杜绝“命令式、指挥式、吆喝式”方式,用心倾听群众话冷暖、唠家常,真心实意和群众交朋友,心就会贴得更近,情就会变得更浓,不少问题会迎刃而解。
其次,要干部要学会说、善于说、说明白“群众话”。“惟有真话最动人”,干部若能多讲一些群众喜闻乐听的“群众话”,摈弃官话、空话、套话,用群众的语言来开展工作,才能消弭心理上的隔阂,话语通了,感情自然会亲密,群众才能从心里接纳。要深入到群众中间去,站在群众的地头,同他们拉家常、谈心得,才能真正听到、理解、学会群众鲜活的本土语言。在群众中时间长了,耳濡目染,群众语言丰富了,与群众交流,在群众中开展工作,就能很好地把上级政策“翻译”成群众喜欢的“群众话”,通过这些掏心窝子的“群众话”来宣传政策、开展工作,就不至于引起群众的反感和抵触,容易赢得民心。也只有把“群众话”说到群众心坎上,才能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但求“老妪能解”,他把诗写好后读给老太太听,如果老太太听懂了,就说明写得好;如果没听懂,就重新写。封建社会的官吏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新时代的干部呢?其实,要说好“群众话”不难,除了把群众装在心里外,要像白居易那样,如果群众听不懂,就重新来,直到群众听懂为止。(杨元戎)
“领导干部要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党和人民的事业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坎坷曲折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杜绝权力成为官员的切肤之痛,需要自始至终做到与商人“亲”“清”有度,心中装着百姓这把秤,努力提升自己抗腐拒变的能力,做到不为“糖衣炮弹”所诱惑,谨慎权力,面对诱惑不伸手,不贪腐,尤需学会拒绝商人的“橄榄枝”,方为从政之正道。
2014年10月30日,巡视组点名上海存在个别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倚仗其权力谋取巨额利益的现象。2个月后的5月4日,上海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
2014年10月30日,巡视组点名上海存在个别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倚仗其权力谋取巨额利益的现象。2个月后的5月4日,上海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
在采访过程中,宁都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向南都记者证实了,确实存在对县副处级以上干部打麻将管理的规定。在竹立家看来,宁都县对县四套班子领导干部限制打麻将的严格管理,是自我约束的典范。
领导干部的自我革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自我战争,但只要领导干部跳好了“三部曲”,就能实现自我革新,完成一次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民族复兴进入关键阶段的今天也同样浸染着共产党人的鲜血,领导干部当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志,时刻保有“突围”意识。
题:“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二次会议重要讲话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领导干部就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历史,让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敬畏老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人生、入党、掌权等重要问题,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领导干部只有常怀“空杯心态”,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的欠缺,始终保持对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业务恐慌的紧迫感,自觉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领导干部的修养、行止,也需要把握好这样的辩证法,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在此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应对舆论风波时,领导干部总是“畏首畏尾、躲躲闪闪”,以为回应会导致“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结果,却终究忘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古训。
1.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副处级以上干部。2.市县两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副科级以上干部。
领导干部要在行动上做到言行一致,用诚信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