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当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铿锵有力地说出这句话时,会场上响起热烈掌声。“国家账本”中的诸多内容也被评价为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民生情怀,如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零增长、减税降费力度增大、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等。(3月14日 人民网)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民生是党和国家事务中最重要最紧迫最亟待解决的事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施行的系列治国理政方针,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顺民心厚民生”。从“国家账本”中,我们可以看到,5700亿元的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免除了1.4亿学生的学杂费;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45元;606万套棚户区的改造圆了更多人的住房梦……一组组数据兑现着“政府过紧日子换百姓过好日子”的承诺,更是用真金白银提升百姓福祉,各项改革都围绕“民心、民生”标准,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的愿望和期待,让每一个百姓都浸润在“获得感”的幸福里。
从宏观上讲,“国家账本”是一本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的大账本,2107年预算编制的五大原则,如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等,或许有些“高达上“,让我们觉得“国家账本”似乎离我们不那么近;从微观上讲,“国家账本”是一本关乎每一个百姓的小账本,如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扶贫、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环境、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让“国家账本”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计紧密相连,也是让老百姓从政府、市场和社会获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社会机会,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民生乃国之根本,厚植民生,方可国泰政久。在18000多字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定能”“必将”“必定”等字眼催人奋进,表露出政府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信心,也让代表委员和基层干部百姓,深深感受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自信。这份自信来源于一切为了人民的民生情怀;来源于改革创新才有出路的发展智慧;来源于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的战略眼光。这也是过去一年,中央深改组涉及民生相关议题9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生领域文件,在扶贫、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社保等多个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也给我们深刻启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万众归心、汇聚磅礴力量。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改善民生,谋民生之利,就得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百姓共享“谋民生之利”的改革红利。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30亿元,教育、社保和就业、医疗卫计预算支出分别为2.94万亿元、2.2万亿元、1.4万亿元,分别占总预算支出的15.1%、11.6%、7.2%,位列前三;将再支持建600万套棚改房;将给企业减负3500亿元左右;“脱贫攻坚”将补助地方861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国家将投入6800多亿元……我们有理由坚信,我们的党怀着真情,更多办实事,让民生工作成为凝心聚力的强磁场、实现梦想的推进器。
立国之道,首在富民。国家要富强,离不开人民的富足,民生工程须“干在实处无止境,走在前列续新篇”。“国家账本”诠释了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清晰地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人民至上”和“民生逻辑”的执政情怀。愿我们各级政府,把厚植民生作为首要工作任务,从细、从小、从实、从惠入手,采取措施扎实推进、掷地有声,如李克强总理嘱托,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李莎莎)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新语”之“长”字篇,就是要全党上下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打一场民族复兴的“持久战”。
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跟自然环境一样需要时刻维护,一旦破坏,恢复起来起来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今年的两会,可以说是满满的“干货”,从“部长通道”到会场,从“会场镜头”到“场外镜头”,从线下民生到线上民生,处处都透露出了“民生”二字,也凸显了“人民”二字的重量。
干部们只有在日常工作中静下心来,多去思考问题所在、百姓所需,将各项工作的轨道对接,加快推进工作发展,着力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构建更加美好的中国。
总书记连续五年在上海团谈到创新,寓意深刻,旨在希望党员干部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把党的方针政策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创新,谋划发展,开辟发展新途径,突破常规,出奇制胜,以创新促发展。
用法律的利剑来惩处不法行为,维护公平正义,这是时代的担当,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来自最基层的数据,才会真实可信,才是群众的真实心声。当群众的诉求能通过畅通的渠道获得表达,才会油然而生一种获得感。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邀请15位部委“掌门人”召开记者会,回答提问。每一场记者会都包含了许多内容,小编精心整理出精华版,100个问题基本涵盖了15场部长记者会的干货,与大家分享
两会“干货”是拧干水分的“民意”,也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参考标准,只有顺应民意,制定的正常方能合乎民心,才能让惠及民生的“两会红包”真正地成为群众喜欢收的“红包”。
“部长等记者”并非只是身份上的变换,而是一种作风上的变化,一种态度上的变化,从被动问到主动等待问,是执政理念上的转变,是服务态度上的更新,是主动作为的新标杆,让两会在一种透明、公开的方式下打开。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而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全国人大代表、东莞鼎泰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馨,16岁从南阳新野农村奔赴广东,从打工妹一步步成长为公司董事长,如今管理员工近2000人。
在3月13日的全国两会河南团小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徐筱芗呼吁,为了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公正,建议最高检对全国刑事案件执行巡视检查工作要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国家战略叠加,河南机遇爆棚。一夜之间,这么多的机遇、这么多的优势、这么多的任务都交给了河南?河南该怎么消化?如何把机遇变成商机,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如何面对发展转型过程中的甜蜜疼痛?如何让老百姓在战略机遇中有更都的幸福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正义之战。
3月10日傍晚,陕西安康旬阳县的高一学生杨康结束一周住校生活,回到爷爷奶奶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给出了过去一年脱贫攻坚的成绩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