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说事 > 正文

领导干部注重“传统文化”

2017年02月17日09:50  来源:映象网

503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给各级领导干部出了一份比较难的“考卷”。能不能答好这份“考卷”,如何“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任重道远。(来源:中国文明网 2月16日)

  文化,就词的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而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在与文明的碰撞过程中,从人民群众长期的创造活动中形成了产物,赋予了动态的故事情节以及意识的沉淀,有了历史的背景,承载了文明的讯号,传统文化有了精神的底蕴,有了凝心聚力的能力,有了价值引导的资本。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自信、国民自信受到极大损伤,留下了诸多后遗症。这些“阴影”直到今天还不同程度地盘旋在人们头脑中,不时侵袭着中华民族复兴的肌体而挥之不去。而当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文化导向出现危机的时候,作为“三个代表”的领导干部,作为文化的先驱,作为文化的向导,自然而然的应该肩负起文化的重塑和文化自信的找寻。

  海洋文化学者李二和早在《舟船的起源》和多篇文章中就曾指出:相信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推移,随着人类更理性地认识事物和探索世界,随着人类在科学文化上的逐步觉醒,人类会把文化辨析的更加清楚,进而从更宽泛的生命文化谱系中更加的获益。文化作为“核心驱动力”,是构建企业和政府“生命力”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责任人,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清晰的理出文化发展的方向,也能够让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循序渐进,要带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着眼“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谋划展开。

  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很多领导干部受教育经历、工作阅历的限制,没有机会受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那就要“补课”。既然“以史为鉴、知古鉴今,传承历史文化,让传统文化之风吹进千家万户,这必然是“百利而无一害”,也必然能够让文化驱动产能,让文明创造价值。(周晨希)

文章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文化传承;领导干部;文化重塑;精神底蕴; 责编:张释文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两个“超越”

    做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文化就会更有活力、生命力和影响力,也才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干部要读懂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落脚在文化,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 郑州11中举办书法培训 感受笔尖魅力

    12月12日下午,郑州十一中邀请张玉玺老师为全体青年教师进行书法培训,教科室副主任花书喜主持了本次活动。

  •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美丽“邂逅”

    在河南郑州城市中心区,有一座始建于3600多年前的商代都城遗址。遗址四周是由黄土堆砌而成的城墙。在城墙的横断面上,依稀可见从商周到明清各朝代夯筑的墙体。

  • 弘扬国学智慧 传承经典文化

    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

  • 传统文化进校园 剪纸艺术不失传

    梁家付的剪纸作品2015年获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获得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天津2014西岸剪纸艺术节》优秀奖,2014年获得首届中原——鹤壁非遗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

  • 村庄是遗落的精神圣地

    中原大地上散布着无数的村落,这些村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 玉雕荷花的寓意

    周敦颐的一首《爱莲说》让原本平淡无奇的荷花成了众人歌颂的对象,出淤泥而不染,正直廉洁的形象成了人们歌颂荷花的主要特点。

  • 传统文化,如何穿越千年与你相爱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每天隔着电视屏幕,身处在钢筋水泥中的我们,通过大众传播的无数次误读,与老祖先的距离早已不只是几千年。我们的文化基因到底该去哪儿找呢?

  • 立德树人,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立德树人,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喜迎第七次全国少代会系列评论之四(1/1)  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中国梦之所以富有强大的凝聚力,在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 用传统文化精髓滋养我少年精神追求

    (1/4)内容提要: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句口号,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因,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下形成的,如同播下一粒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不断的熏陶和学习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使之在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成为一个拥有中国梦,敢于担当的中国人。

  • 传统文化中如意的寓意

    如意远在东汉时就已有之,在清朝时,已成为宫廷的珍宝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接一长柄。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如意,是玉雕件中较为特殊的制品,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物。

  • 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祥瑞动物玉器有哪些

    自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有帝座的寓意。在古代的中国,头有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称母子螭。

  • 收藏!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 评传统文化受重视:回归传统不是回到传统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当然是好事,但有时候却有些走过头了。譬如到处搞盛大的祭孔大典,穿汉服,行跪拜礼,仿佛让人感觉到是穿越到了古代。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