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我党涌现了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优秀领导干部,在他们的身上,无不闪现着共产党人的光芒。他们始终坚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对工作任劳任怨、不计回报,对自己秉持公心、淡泊名利,对家人严格要求、近乎苛刻。
与之相反的是,他们爱民至深、为民至诚,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上,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百姓,献给了党的事业。
他们之所以得到了党和百姓的一致拥护和爱戴,在于他对老百姓不但热爱,而且心怀敬畏之心。这种热爱和敬畏不仅来自于深刻的理性认知,而且来自于真诚的情感投入。
毛泽东主席在同民主人士黄炎培谈话时就说到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应对人民群众有敬畏之心。胡锦涛同志曾反复强调我们的各级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副对联,在谆谆告诫全体领导干部,要敬畏百姓。
对于老百姓不仅要有大爱,而且要有敬畏之心,就需要有真诚的情感投入。只有对老百姓怀有敬畏之心,且投入真诚的感情,责任意识才会增强,就如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优秀干部,因为老百姓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也会把清廉当做良好的习惯。
领导干部就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历史,让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敬畏老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胡泊)
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人生、入党、掌权等重要问题,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领导干部只有常怀“空杯心态”,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的欠缺,始终保持对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业务恐慌的紧迫感,自觉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领导干部的修养、行止,也需要把握好这样的辩证法,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在此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应对舆论风波时,领导干部总是“畏首畏尾、躲躲闪闪”,以为回应会导致“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结果,却终究忘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古训。
1.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副处级以上干部。2.市县两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副科级以上干部。
领导干部要在行动上做到言行一致,用诚信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领导干部要当好“关键少数”,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一个良好的“风向标”,使广大干部见贤思齐蔚然成风,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领导干部履新要深入基层一线走访,展现出干实事创事业的信心和魄力。
以“身边人”为镜,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既让自己守住法纪的底线,更确保“身边人”不违纪违法。
不管是为了领导干部安全的自我保护出发,还是从领导干部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升官加爵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言,都无疑是一个需要学习的理由。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把手”作为总指挥,是一个单位部门的精髓之所在,是一个全局总揽的角色。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多元声音、多样诉求,具有良好的新媒体素养,也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的体现。让更多领导干部敢于触网、敢于发声,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态和官场文化。让更多领导干部敢于触网、敢于发声,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态和官场文化,也需要更多高级别官员作出表率。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
领导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首先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从而坚定自己的立场,做好带头示范作用。
据官媒披露,王儒林提到的“三个一批”组合拳,即为山西刷新吏治的主要方式,上述139名“向下”调整的官员,就主要是通过“三个一批”筛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