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各级纪委做到将监督执纪关口前移,既用纪律尺子衡量、又用高标准引领;既讲问题、又提希望;既谈清谈透问题、又鼓励放下思想包袱。(12月26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全面从严治党,要把“严”字体现在日常管理和监督中。严管其实就是厚爱。为何要严管?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祸患常积于忽微,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节、小过、小错,把握不好终会酿成大祸。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及时提醒纠正,把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好同志’变成‘阶下囚’。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严”字当头,令行禁止,真抓实纠,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得到强化,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什么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成为突出的问题?为什么一些地方会出现塌方式腐败、家族式腐败?诸如此类,都应从干部日常管理上找原因。这些年来,在各级党组织中,对干部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大量存在,从严管理干部的课题需要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
“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各级纪委要作表率,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纪律为尺子管党治党,就要同违反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发现问题就及时提醒告诫,违反纪律动辄则咎,作出组织处理,直至给予纪律处分。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应该是最大多数,是常态化的;对违纪行为的轻处分,或者适当的工作调整应该是大多数,这是坚持党的领导、从严治党的关键;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该是少数;对那些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不仅破了纪和规甚至涉嫌严重破法的,就要立案审查,但这是极极少数。
回头细数,为什么被查处的干部普遍交代受到的监督不够?这里面固然有贪腐分子为己开脱的成分,但也说明,从严管理干部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说的就是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和纪委机关党委,都要担负起教育、管理、监督的责任,把严明纪律落实在日常,真正体现对党员和纪检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何昆云)
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讲,要创新理论学习方式,积极探索提高党员学习积极性、实效性的方式方法,比如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进而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管理和监督。
12月20日下午,我市召开2016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责述廉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全省2016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责述廉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市四次党代会精神,对全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进行抽查检验,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
12月20日下午,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胡荃强调,要切实把中央、省委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为思想建党而进行的思想建设工作,也是治本的。两手都抓紧,两手都过硬,必能取得“1+1>2”的效果。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
12月14日上午,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正晓莅临焦作市,就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调研。任正晓就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四点要求。
高校抓理论武装尤其要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点和高校师生需求的方式、方法,坚持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研考察相结合,校内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民生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标准,而党和政府服务民生的核心环节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
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党员干部起好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带动普通党员共同参与,形成全党上下一条心的稳固局面。
努力在各方面监督中形成合力,不断强化“明规则”,清退“潜规则”,让党规党纪落地生根,根植于每名共产党员心中,转化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为了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为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是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全面从严治党 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1日),媒体首次披露了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政协事业是党的重要事业,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民政协事业的领导,有利于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
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迅速成为一个热词、流行语,在人民群众中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