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谈到自己最近的一段遭遇:为了采访群众集中反映的某行业问题,他多次联系某主管部门“一把手”,“一把手”坚决不接受采访,将任务推给了副职。结果副职出面也就敷衍几句,涉及深层次问题时,一头扎进车里,再也不肯出来。(11月27日《澎湃新闻》)
笔者始终认为,不管是在面对媒体,还是在电视问政,领导干部始终要贯彻“好声音”这条主线。一边是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一边是“父母官”的干部,如果此时此刻保持“沉默是金”, “犹抱琵琶”,避重就轻甚至文过饰非……那么必会有各种传言、猜测满天飞,“百口传说一句话,芝麻粒儿磨盘大”。因此,面对媒体贵在“好声音”是责任更是担当。
我们曾经看到过由于领导干部对一件事情避重就轻回复或者含糊其辞的解释,引来的各种各样的揣测,导致社会不安,人心惶恐,到最后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平息,这样的示例举不胜举。因此,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关键时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当好及时发布者、权威定调者、自觉把关者。
面对媒体不管是“沉默是金”还是“犹抱琵琶”问题出在干部身上,受到影响的确是老百姓,干部有其担心,有其顾虑这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担心和顾虑并不是保持沉默的原因,领导干部不是神仙,主动做工作,说错一两句话是可以原谅的,但如果遇到问题哑然失语,不主动引导舆论,造成严重舆论危机,那才是不可原谅的。
“好声音”,是指面对民意诉求,领导干部“不躲”、“不避”,“躲”是行不通的,“避”是解决不好的,只有直面应对老百姓的诉求,才是正确的选择,要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群众之所急,是每个干部应有的姿态,“好声音”不是领导干部一味说好听的,是说实事说现状,让人民群众安心,社会才能安定。
干部作风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面对媒体贵在“好声音”,工作做得好与坏,群众满意是与否,不用干部自说自话,实事就摆在眼前。当然,“好声音”发出后,还需要把问题解决好、落实好、出成效,最终要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才能让老百姓满意、放心,赢得群众的真心。(江镕)
党员干部要走好从政路,也需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把人民公仆为人民的意识扎根在思想深处,践行在行动上,才能改掉“慢作为”恶习,真正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自身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还要培育良好家风,严格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党员干部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引领垂范,必将为弘扬正气,早日共圆壮美中国梦注入勃勃生机。
党员干部只有把读书所获外化为创新实践,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领导干部身居要职,能够接触的层面和风景自然是不一样的,能够感受到的风俗人情也是不一样的,能够体会到的人情冷暖还是不一样的。
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党员干部要真正远离底线,将“安全区域”变成体操场,在工作和生活的舞台上展现风采,切不可走进底线雷区。
干部唯有真正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奋斗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增强自信,群众才能不断提升幸福感、满意度。
古往今来,凡为政有成者,无不注重修身养性,好“俭”恶“奢”;注重实心为民,删“繁”就“简”;注重躬身自省,勤“检”慎“行”。
党员干部是时代先锋,是模范标杆,“四自”能力是党员干部永恒课题,唯有不断净化、完善、创新、提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
实绩是群众评判干部优劣的一把尺子,干部只有注重务实进取的形象,以脚踏实地、开拓进取、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真心为民办事,真正为民谋利。
从中央到地方,干部们纷纷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从上至下,通过新媒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这个平台表达对民意的尊重与敬畏。
榜样给予我们力量和信念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服务中以实干担当、在干事创业中以勤勉敬业奉献之精神向他们看齐。
在新长征的路上,党员干部在基层环节上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敢于担当,干好实事,是群众对干部最起码的要求。要想取信于民,就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