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这些规划能容纳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的新城,谁来住?(7月14日《新华网》)
34亿规划容量,的确令人欣慰,但是这些人口来自哪里?如何填满这个规划容量,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解决好“谁来住”是做好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城规划的一道必答题。
随着各地新城规划的兴起,全国进入了一轮新城规划热,一些地方在新城规划中纷纷扩张规模,扩大人口容量,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照理说,这样的数组意味着未来城市容量的乐观,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转变成“城里人”,但事实上,这组数字却令人担忧。
这组数字是如何来的?其实它是各地新城规划人口的总和。也就是说,这34亿人口是全国城市未来可以容纳的人口规模,虽然这种规模尚未成为现实,但是这对于一些希望成为“城里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自己将来在城市有了立足的可能。然而立足并不等于立身,即使真的可以进入城市,成为“城里人”,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就业渠道和岗位,没有稳定的收入,进城之后将面临着生活无着的问题,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再者,34亿人如何来填补,也就是“谁来住”的问题。34亿人,相当于目前全国总人口的2.5倍,相当于全球人口的一半,这样的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小问题,这些人口来自哪里?如何填补?即便到2020年、2030年,中国的总人口也难以达到34亿的规模,没有人口填补,这样的城市人口容量,将是一个空壳,将是一句空话,也就意味将来将有更多的空城出现,这显然不是城镇化的目的,也不是真正的城镇化。因此,34亿人口的城市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可操作性,甚至有着明显的脱离实际和不真实感。
这些人口规划是如何产生的?大部分来自一些地方的凭空设想,并没有确实的城市发展基础和人口增长依据,而是一些人的拍脑袋决定的。也就是说,这34亿人的人口规划带有很大的“水分”,纯属虚构,缺乏深刻的调研和论证,缺乏有力的现实支撑和科学依据。这其中暴露出一些地方领导在城镇化建设中只注重人口膨胀和城市扩张,却不注重产业发展,这样的城镇化缺乏持续性和生命力,是一种政绩焦虑和发展急躁的体现。
其实,这种变味的城镇化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狂热追求,在城镇化中土地有着巨大的利益诱惑,这种诱惑很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在城镇化中急于求成,追求城镇化的表面化,牟取土地利润,这无疑是一种变味的发展思路,是一种错误的城镇化之路,是一种病态政绩追求。这也是34亿城镇化人口规划产生的主要原因,这种不切实际的规划可谓荒谬至极,既不具备现实性,也不具备操作性,难以落实,注定会成为一种数字游戏。要想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扭转地方政府的城镇化理念和政绩观。唯有如此,解决好了“谁来住”的问题,城镇化才能名副其实,实至名归。(朱丹)
在推进城镇化精神层面建设时,普及现代城市文明不仅表现在培育富有现代品格的城市精神,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发展环境,还表现为充分尊重乡村文明。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农民进城的意愿已从最高时期的80%降低到目前的30%到50%。
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主持召开市政府第四十二次常务会议,研究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筹备、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市领导杨青玖、乔学达、宫松奇、魏超杰出席会议,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邀列席会议。
据报道,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靠行政命令、搞运动式,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存在人为推高城镇化率数字乱象。
据报道,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靠行政命令、搞运动式,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存在人为推高城镇化率数字乱象。
未来三年,我市都市区发展战略格局形成,城乡基础设施质量过硬,空气质量逐步好转,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解决“垃圾围村”现象、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郑州给未来画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2016年~2018年,郑州各县城、组团有安置房项目共计118个,打造市政道路158个,投资66.93亿元。
2016年~2018年,郑州各县城、组团有安置房项目共计118个,打造市政道路158个,投资66.93亿元。
参与城镇化的是人,而不是户口,人口往城市集中的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农村户口“含金量”在提高,乡村越来越有吸引力,应该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只有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才能打破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才能让社会发展的潜力充分涌流。
只要在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之间找准了平衡点,就能够顺利地进行鸟枪换炮和战略腾挪,实现“三化”的同步发展,而在这同步发展之中,改变最大、受益最大的还是农民。
中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到2020年把一亿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变成市民,“人地钱”挂钩政策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具体举措。
省领导邓凯、李克、尹晋华、吴天君、赵素萍、夏杰、李文慧、陶明伦、刘春良、蒋笃运、徐济超、王铁、张广智、李亚、王艳玲、张维宁、史济春、靳绥东出席会议。
根据目标,我省每年实现100万人以上的农业转移人口,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