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务员到底有多少?据人社部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 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相比公务员人数的多寡,公务员队伍中“官与兵”比例失调是个大问题。 (6月21日 《中国经济周刊》)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对党员干部责任担当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表达,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身处基层,坚持做一名合格党员,为党和人民服务都是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色。
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官多兵少”的情况却很明显,“官”总是认为自己现在的地位不同了,权力不同了,只需要动动嘴,指挥指挥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自己辛辛苦苦地上山下乡,也不需要和基层干部坐下来谈心,只需要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喝着茶,唱点小调,把工作安排下去就完了,只能当“指挥棒”的官也只能是“官”。
正是官员的这些想法和做法,最终做事的还是基层那几个人,活多事多还要被催着交“成绩单”,有功劳是“官”的,有问题是“兵”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原本已经很少的“兵”会认为自己得不到认可,得不到期盼的“获得感”,得不到关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兵”又走了,让原本就很少的“兵”更少了。
东汉张衡有这样番话:“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官员求仕途上的升迁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为了升迁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担当,权力越大并不是说你的面子越大,官架子越大,而是说你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更重了,为群众服务的力度该更深了,这才是党员该有的本色。
干部干部就得干字当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要给“兵”更多成长的机会,也要给自己更多走下基层的时间,服务群众不因官职升迁而减少,相反,更要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为官的一生。(刘明月)
党员干部要走好从政路,也需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把人民公仆为人民的意识扎根在思想深处,践行在行动上,才能改掉“慢作为”恶习,真正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自身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还要培育良好家风,严格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党员干部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引领垂范,必将为弘扬正气,早日共圆壮美中国梦注入勃勃生机。
党员干部只有把读书所获外化为创新实践,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领导干部身居要职,能够接触的层面和风景自然是不一样的,能够感受到的风俗人情也是不一样的,能够体会到的人情冷暖还是不一样的。
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党员干部要真正远离底线,将“安全区域”变成体操场,在工作和生活的舞台上展现风采,切不可走进底线雷区。
干部唯有真正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奋斗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增强自信,群众才能不断提升幸福感、满意度。
干部作风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面对媒体贵在“好声音”,工作做得好与坏,群众满意是与否,不用干部自说自话,实事就摆在眼前。
古往今来,凡为政有成者,无不注重修身养性,好“俭”恶“奢”;注重实心为民,删“繁”就“简”;注重躬身自省,勤“检”慎“行”。
党员干部是时代先锋,是模范标杆,“四自”能力是党员干部永恒课题,唯有不断净化、完善、创新、提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
实绩是群众评判干部优劣的一把尺子,干部只有注重务实进取的形象,以脚踏实地、开拓进取、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真心为民办事,真正为民谋利。
从中央到地方,干部们纷纷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从上至下,通过新媒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这个平台表达对民意的尊重与敬畏。
榜样给予我们力量和信念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服务中以实干担当、在干事创业中以勤勉敬业奉献之精神向他们看齐。
在新长征的路上,党员干部在基层环节上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