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共识:腐败尤其是巨腐贪官多出在资源丰厚之地,而那些“清水衙门”比较干净,即使有人想腐也无多少油水可捞。(6月16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重拳出击,坚持“打虎”不停步,“拍蝇”不手软,“驱蚊”不放松,掀起了史无前例的正风反腐风暴,严厉查处了一大批官员,彰显了我党对腐败“零容忍”的坚定决心。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吏,取得了巨大成效,在党内逐渐形成了“不想腐”的政治自觉,党风政风更加清新,党心民心不断提振,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震慑效果非常突出。
俗话说,你永远唤不醒装睡的人。随着反腐大网越织越密,诸如扶贫、信访、气象、人防、农林牧副渔等大家常说的“清水衙门”,却大有成为腐败“重灾区”之势,这些部门屡屡爆出贪腐“冷门”,其涉案金额之巨、牵涉人数之多,简直让人目瞪口呆。随着不少巨腐贪官的落马,“清水衙门”腐败逐渐被揭开“盖头”,“清水衙门”藏污纳垢的现象,逐渐成为舆论焦点,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应该看到,“清水衙门”流“浑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监督。只要有权力存在,就可能会被滥用。虽然“清水衙门”不像资源丰厚单位那样财源滚滚,但也是有不少权力的,经手的资金数目也不小。二是“清水衙门”容易被忽略,从而变成“灯下黑”。各级部门反腐往往紧盯财政、国土、税务等“强势部门”,忽视同时也是变相纵容了“清水衙门”腐败,“清水衙门”甚至成为腐败的保护伞。三是官员心理失衡容易导致腐败。部分官员党性意志不够坚定,看到企业主们“富得流油”,或者看到强势部门的官员捞得盆满钵满,容易滋生不平衡心理,从而产生“捞一把”的冲动。
毋庸置疑,反腐不容“灯下黑”。防治“清水衙门”腐败,既要编织拒腐防变的“大网”,严防“老虎”“苍蝇”成“漏网之鱼”;还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建立起科学、有效、长久的反腐体制机制;更要用好监督的“眸子”,让干部们在“玻璃房”下施政,让干部们在“安全网”下服务,从而达到防治腐败的良好效果。(钟飞鸿)
11月1日,温州市检察院公布了温州市人防系统系列腐败案详情。截至目前,温州市检察机关已查办涉案人员16人。
北京动物园原副园长肖绍祥因涉嫌贪污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8月20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审。从2008年至2009年年初,重庆市江北区绿化工程处原主任陈某、原副主任罗某及规划设计科原科长郑某3人共计受贿金额130万余元。
图书馆馆长亲力亲为采购图书,只因采购经费大有“油水”;成批购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副校长亦从中觅得受贿“良机”;无锡市检察机关在文教体领域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有10件涉及物资采购环节,3件涉及专项资金申报审核环节,2件涉及工程建设环节。
中央纪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纪检工作实际,就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