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百个社区建立课堂,邀请名家给居民演讲授课,将抽象的理论、生硬的教育转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记者近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基层社区了解到,这个市从去年开设“燕赵社区大讲堂”,一年多来举办讲座1100余场,5万多人次直接受益,探索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路子。(4月24日 新华网)
基层政策宣讲,是群众了解政策的重要途径,但部分干部自身也对政策掌握不深,进行政策宣讲时对群众素质水平考虑不够,方法欠考量,结果干部讲得“飘”,群众听不懂,宣讲非但没有达到其效果和目的,还让群众犯迷糊,甚至造成误解。要避免政策宣讲变成政策“空讲”,当好“翻译官”,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基层政策宣讲,干部必须吃透政策精神,掌握政策实质,将政策精神了然于胸。如此,面对群众时,政策才能传达准确,不至于出现偏差,产生误会。要想做到这些,作为政策宣讲者要及时学习政策,积极研读政策,牢固掌握政策,唯有如此,才达到了基层政策宣讲的基本要求。
其次,基层政策宣讲,干部必须考虑对象素质,变换宣讲方法,使政策宣讲通俗易懂。倘若干部下到基层宣讲,仍采取在机关宣讲的办法,讲条条款款,对群众而言,如同鸡同鸭讲,难以理解。要避免宣讲晦涩难懂,干部必须换位思考,站到群众立场,思考如何讲,群众听得懂,思考讲什么,群众乐意听,才能使宣讲有味道、有内涵。
最后,基层政策宣讲,干部必须明确宣讲目的,坚持讲听结合,让政策调整有的放矢。政策宣讲虽然宣讲为主,但宣讲的目的是让政策能更好地被群众接受。因此,在宣讲中,干部也要倾听群众意见,记录群众诉求,整理收集,将群众意见向上转达,让上级能够对政策措施的不足之处进行精准调整,使之更符合群众期望和利益。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基层政策宣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干部要扎实基础,提高水平,完善方法,朴实语言,善听民意,使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说得出,才能达到宣讲目的,成为群众诉求与政策调整的“翻译官”。(华扬江)
要扶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是考验一个地方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问题,考验扶贫干部智慧和毅力的问题。
无论是处在哪个阶段的干部,都应该不断充实自我,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才能学以致用,稳步前行,让自己所学与所做工作相融合,更好地服务百姓。
作为“第一书记”要沉身子,深入基层,亲近群众,凡事能亲力亲为,做为群众服务的贴心干部。
坚持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是很重要的用人导向,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爱护,是组组织部门选拔干部的长远之计。
“第一书记”到农村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村干部的普通一员,为村两委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
基层党组织涣散、基层党员干部的腐败和“四风”问题就像苍蝇乱飞,着实让农民群众感觉恶心头疼。
心中有党,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党员干部应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时刻不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
领导干部很有必要把“眼光向上”与“眼光向下”有机结合起来,在做好关键动作的同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好自选动作,不忽视不放弃“不重要”的工作。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各级干部的能力,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各级干部的能力,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
能吃亏的干部更受群众欢迎和爱戴,也更让群众信服。试想,若是每个干部对群众都斤斤计较,怎能赢得群众的好感?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近年来,中央出重拳惩治贪腐、转作风、树新风,严厉打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从高层“老虎”到地方“苍蝇”无一幸免。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离县城大概25分钟车程,这个群山环绕的村庄有着典型的南方村庄风格,小溪潺潺流过,硬化的村级公路两旁砖房和木楼相间而建,房前院子里要么是三五成群一起玩耍的小孩,要么是怀抱婴儿拉着家常的妇女。
农村社会治理正在经历一个结构性的变化。
3月13日下午,潢川县召开全县党务工作会议,将政法、宣传、统战、办公室、组织工作会议合并在一起开,仅用半天时间就全面安排部署了该县2015年各项重点工作,受到基层干部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