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4月20日 人民网)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网民,处处皆有民意。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大事小情、家长里短,生活面对的难,办事遇到的烦,都会在网络上激扬成一段段文字,转化为一个个网帖,或为发泄郁闷,或为表达不满,情绪往往被放大化,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这时,如果政府部门善于捕捉“网络民意”,就可以及时体察民情、化解民怨、解决民难,从而达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良好效果。
政之所失,在于细微。政务工作千头万绪,难免顾及不全每个人的心意,难免会不符合少数人的期待,民众在网络上对政府有抱怨、有批评很正常。要善于倾听“批评的声音”,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事不讲不明,理不辩不清。在现实中,群众去办事,确实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职能部门的作风问题,也有群众对办事流程的不了解。因此,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传达、研究、吸纳;对群众的困难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及时地察民情、解民难、释民忧;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传解释,引领群众厘清事情真相、了解政府施政理由;对网民的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并做好网络安全的“监护人”。
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民不是法外之人,网民发帖、推文、评论,都要依法而行,不能随便谩骂他人,不能任意扭曲真相,不能肆意歪曲丑化党和政府,更不能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保密信息。领导干部要善于倾听“网络民意”,对待善意批评应虚心倾听、认真吸取;网民也应珍视批评建议的权利,实事求是、真心实意。惟其如此,才能推动形成言路广开、凝心聚力的网信工作大好局面。(钟飞鸿)
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利益无小事,网络民意涉及的恰恰都是小事。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不仅仅需要党员干部能够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能够匹配互联网+网络时代的需求。
我国有7亿网民,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
习总书记的话,体现了对网民议政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领导干部要把网络视为亲民爱民的“流动阵地”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和群体越来越庞大,而网络也成为集纳民意的重要渠道以及民意表达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