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们的官场心态。(4月13日 中国青年网)
局长——正科级干部,在基层而言,是许多基层干部一辈子也坐不到的位置,以前是想方设法向上经营,但现在却有人却借“压力大”“工作枯燥”主动请辞,要干科员,也就有了“头一次碰到有人局长都不想干了”新闻。
面对此现象反应不一,有人认为正常,利于干部能上能下;有人认为“此风不可长”,会在干部群体中产生消极影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且不论当事者所思何想,但我们应当看到趋利避险,追求“偷闲”的从政思想初现端倪?面对如此现象,我们应当警惕,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今天,如何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学会什么叫“敢于担当、不推卸责任”“勇于担当、牢记为民宗旨”才更值得深议。
诚然,权责对等,有多大权利就有多大责任,让领导岗位上的干部承担更大的责任是必然的结果,然而在当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把权力关进笼子”让曾经“习惯了花钱跑项目、重金奖招商等非常规工作模式”终结,有部分干部就失去了工作的动力,想成为不愿承担风险的“虚职”闲位,这也折射出“虚职”成为待遇不变,担责更小的岗位,是另类的“为官不为”的表现,也为新形势下干部队伍该如何管理完善提出新的课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立足点应该在何处?着眼点在何处?是不是更应该是党员干部深思的部分?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论是在“局长”的位置还是在“科员”的位置上乃至“办事员”的位置上,无论是哪一种岗位,哪一种职务,都是人民的公仆,都应当摆正心态,想想初心,都要堂堂正正的做官为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手中权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为民解忧,而不能趋利避险,特别是在改革进行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时候,更要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干好事、干实事。同时也应该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立有为之志,摆正位置,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在工作中真正为群众办事。其次要不断创新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那些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真正将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装在心里的干部,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任柯)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在各条战线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取得“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正是广大党员干部们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党员干部对“两学一做”的内容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是“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并不是能背诵那么简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唯初心永不改变;纵使道路征程万里,唯忠诚永不动摇。
全国上下正掀起“两学一做”的高潮,各级各部门也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活动形式虽各式各样,但目的却都是希望党员干部们能从实出发。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开局重在开头,开头重在起步。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以“严”的作风,干“实”的业绩。
不管是工作能力低下的“炫忙”,还是假装假做的“炫忙”,都是典型的“机关病”,都需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有针对性的去治理。
党员干部只有把“四铁”当成标准、成为座右铭,在做人行事中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丈量出党的好干部。
何为“汗透衣劲头”,“三严三实”中的“三实”道出了实情,即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从“坐着等”到“比着干”,从“差不多”到“细小实”,从“人叫人不动”到“一级做给一级看”,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
何为“考核”?考查核定是也!倘若“考核”就是看看资料,查查记录,那“核定”从何谈起?
一定程度上讲,政绩观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名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政绩观也是一把尺子,衡量出一名领导干部的精神高度。这样,才能用好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干部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安心干事业,多出一些“眼下看不见”的政绩,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先一步带头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丰富知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政治方向,树立正确观点。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不能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非常朴实的一句话,告诉了大家实干和方向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