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中央出台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的基础上,北京市结合自身实际在干部“下”的渠道方面作了适当扩展,在“下”的具体情形方面作了适当补充。(人民网 3月29日)
继去年7月,中办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后,北京市近日也下发了贯彻相关规定的《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从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出发,明确提出干部有需要或有更好发展途径可“自然下”“自愿下”等7种渠道,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严明干部“下”的标准和底线,进一步强调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干部,坚决实行问责制度。新规走上政治舞台,创新驱动的背后应如何破除“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等错误观念,怎么解决干部治党不严、为官不为、违规乱为,“庸懒散浮拖”等问题,怎样结合“三严三实”要求,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确保落实中央政策不跑偏、不走样。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还需审时度势,寻求用人出路。
就目前情形而言,要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改变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局面。关键是从严治吏,把正确的用人导向鲜明地亮出来,充分发挥选人用人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让懒政怠政的领导干部“下”,为敢为、善为者腾岗位,搭舞台,这样才能打破干部心中约定俗成的“能上不能下”的潜规则,将那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胆使用起来,在组织调整干部的同时,兼顾干部个人意愿,保护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宽容改革探索中的失误,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筑牢防止“钻空子、耍滑头”的“防火墙”,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营造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然而,光靠治吏却也是杯水车薪,净化用人环境和政治生态,狠刹歪风邪气也是“能上能下”用人制度的关键之所在。通过严明“下”的情形,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责任,坚持把高标准严要求的主基调贯穿到选人用人当中,推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好氛围。然而社会环境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制约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实施。目前,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尚处于探索试点的初级阶段,制度的形成没有统一的执政环境,地区“保护性”差异、“退位让贤”意识淡薄、少数领导干部“抢地位、争名誉”“乐此不疲”,个别高层“怀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度,都已成为严重阻碍“能上能下”用人机制的顽疾。
当然,除了厘清吏治,净化环境外,还需树典型,抓宣传,引导社会舆论。近年来,“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制约干部工作的一大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但在干部工作中过多的宣传“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等观点,无形中对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产生了舆论上的负面效应,“能者多劳”的思想使绝大多数干部消极怠工,将工作视为儿戏,自信心受影响,从而出现拒下行为。因此,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政策解读,扩大“能上能下”制度的知晓面和认同度,畅通干部选人用人出口。
水流而不腐。“能上能下”让干部选人用人这潭池水鲜活而富有养分,清新而不浑浊,“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全面展开,我们必须时刻武装,踏上“能上能下”的旅程,打好这场攻坚战。(木木)
毋庸置疑,“走程序”不是不干事的“遮羞布”。明明是职责范围内的事,群众投诉过来,却以“走程序”为理由拒绝受理,于法于规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时刻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的位置上,一切行为应以职责为己任,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治理干部“为官不为”,就如同医生医治病人一般,在望闻问切基础上找到病根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下药,以求药到病除,治病救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文发布。
重点治理领域涉及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涉教领域违规办学招生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环保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八个领域突出问题。
重点治理领域涉及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涉教领域违规办学招生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环保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八个领域突出问题。
8月20日,市政府出台周政办【2015】88号文件,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印发《周口市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即日起至12月底,在全市开展专治为官“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专项治理活动。
当下反腐形成高压态势,“为官乱为”受到遏制,与此同时“为官不为”现象却在一些地方抬头,严重背离了“三严三实”要求。我们必须警醒起来,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绝不容“为官不为”挑战“三严三实”。
“为官不为”是一种变种的、隐性的、潜在的腐败。凡此“为官不为”者,貌似不争权、不争利,甚至以清廉自居,但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与人民群众期盼格格不入。为此,就必须严明党规党纪,保持正风肃纪的定力与震慑力,扫荡“为官不为”之歪风邪气,弘扬“奋楫争先”之清风正气。
为官如何拿住勤政的“钥匙”?习近平为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写《序言》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这就是要求为官要拿住勤政的“钥匙”。
记者从河南省纪委获悉,截至8月底,全省查找“为官不为”和“冷硬横推”现象过程中,共发现问题、查处案件789个,纪律处分、组织处理1398人。今年以来,河南省专门开展“为官不为”和衙门作风专项治理,其中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组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专项督查1906次。
推进“两学一做”,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升本领、改变作风、转变观念,对标优秀党员,赶超先锋标兵。
干部“能上能下”恰似“源头活水”,既能激活整个官场用人体制,又能激活整个干部队伍创业激情。
为官不为,就是占着官位、握着公权力,却不干应该干的公事,无所作为。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公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是天经地义的。
“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克强总理这句话,好似一记春雷,是对那些“为官不为”者的再次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