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3月22日,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央组织部将跟踪了解各地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意见》进展情况,并适时进行专项检查。(新华社北京3月22日)
一个国家的发展,靠的是人才;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也在于人才。人才是财富和价值的直接创造者,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既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支撑。但由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各地普遍存在人才培训资源不足、高端人才资源失衡、人才评价机制落后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我国第一个针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当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存在的突出弊端提出改革举措,符合实际、务实管用,无疑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各地要想真正把《意见》落到实处,就必须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增强人才改革的针对性、精准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出海寻龙”,优惠政策“引”人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有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畅通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出海寻龙、招才引智。一方面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和优势资源,将招才引智的“管道”伸出去,有选择、有重点、有计划、有目标地寻求和引进紧缺人才;另一方面要用落实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最佳服务作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为引进人才大开绿灯,努力构筑一批层次高、专业强、环境好、政策优、服务佳的人才“小高地”,让“活水”长流、“渠水”常新。
“逐月追日”,多种形式“育”人才。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已从“争夺人才”转向到“培养人才”上来,一个地方与其在招揽人才上穷尽措施,不如自身发展做大做强。因而培养当地的、自己的人才是最简洁、最经济、最可行的人才开发途径,关键是要善于托起太阳、善于培养领军人物。要善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人才队伍现状和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已经具有大学文化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要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借力育才,加强“产学研”联合体建设,每年有针对性地选送一些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拔尖人才赴先进地区进行或高等院校研修充电;要经常邀请国内外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国内知名企业家、领导干部前来讲学,逐步形成受训对象广、主讲人员精、培训成本低、教育效果好的人才培养新路子。同时,还要注重在实践锻炼中培养人才,让优秀人才在实践中提高本领,增长才干,以此带动一个团队、一个产业的发展。
“玉尺量才”,合理配置“用”人才。用人有道,则人才济济、人尽其才;用人无谋,则尽无可用之人,或是无人可用。把人才放到适合他的岗位上,他就是一条龙;把人才放到不适合他的岗位上,他就是一条虫。在对人才的使用问题上,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通过建立“赛马”竞争机制,把真正的人才选拔出来,并放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的地方,以激发其创业热情,避免大才小用和小才大用。要善于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主要领域、重要岗位的创新和带头作用,敢于把关键人才用到关键岗位,把顶尖人才用到最需要的岗位,特别是要敢于给年轻精英腾位子、压重担,为其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要破除不利于人才发展、束缚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让各类人才增强干事创业的后劲、释放朝气蓬勃的活力。
“解衣推食”,创新载体“留”人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薪酬福利是留住人的“金手铐”,情感关怀是留住人的“心灵鸡汤”。各地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政策,制定向人才倾斜的优惠政策,提高人才物质生活待遇,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要通过进一步优化社会舆论环境、政务环境和城市居住生活环境,大力宣传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强化舆论引导,积极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突出业绩,努力在全区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李吉明)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的数量还在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邓州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借脑引智等措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助力邓州经济腾飞。
近日,汝州市教体局把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创新教育人才的引进与招录模式,结合各类学校实际,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也为破解“大班额”提供了师资支持。
我国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