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2015年中央巡视组巡视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部分中央部委、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领导干部身为党委或党组书记,却习惯于被称作“部长”、“董事长”,别人叫他一声“书记”还打愣,这就是长期把自己当成了“官”,以至于连党内职务都忘了。这样的书记,又怎么能担当起党赋予的责任?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担任多重角色,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有一些领导干部却产生了“身份麻痹”。有的以“业务型干部”自居;还有的平时听惯了“部长”、“董事长”的称呼,久而久之,竟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党内职务。忘记身份看似是件小事,其实不然,那些徇私枉法,疯狂敛财而沦为阶下囚的贪官污吏,在被审期间的反思都惊人的相似,就是忘记了自己党员的身份。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部分中央部委、事业单位的业务虽然千差万别,但所有业务都是党领导下的具体工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所以,党员干部必须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第一职责”,真正把抓好党建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共产党员是先进的象征,也是牺牲奉献的代名词。在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疫情、泥石流等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灾难面前,“我是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共产党员跟我来!”……这些掷地有声的呐喊让“共产党员”四个字深深地印在了老百姓的心上。“共产党员”历经血火考验,来之不易,那些“我是部长”、“我是董事长”的叫嚣与“共产党员”相比,只能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因此,党员干部应该倍加珍惜自己的党员身份,以我是党员而自豪。
牢记“第一身份”,才能履好“第一职责”。作为一名党员,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都要自觉地把党员身份放到官员身份前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才能真正无愧于“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这一光荣称号。(谨言)
吴树兰,河南省扶贫办副巡视员。从52岁起便开始了她的扶贫之路,先后在新蔡县孙召镇的大吴庄村和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百姓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为打赢河南脱贫攻坚战,自去年开始,省交通厅派出五位驻村的“第一书记”在脱贫道路上各显神通。
“第一书记”驻村要始终履行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职责,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当好参谋和掌舵人的角色。
元宵佳节,扶沟县包屯镇朱村岗村委大院锣鼓阵阵、笑声连连,在省政协驻该村“第一书记”刘延志的组织下,村民们欢聚一堂,大家一起看舞蹈、猜灯谜、吃元宵,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元宵节。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扶贫攻坚成为最近人们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
农村的工作生活确实比较枯燥,每日直面群众,繁杂琐碎的小事颇多。如果第一书记只是把下派当成是提拔的“快车道”,脑海里充斥“镀金”思想,动机不纯就没办法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
农村天地需要人才,“第一书记”要怀着为农民谋利的情、揣着为农村服务的心、带着发展农业的劲,认真思索,找准位置,进入角色。
“第一书记”纷纷选择驻村为群众办实事,但是“第一书记”要真正落实好,需做到勤开口、勤洗耳、勤碰头、勤动手。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第一书记”任务重,责任大,“第一”就必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能接好“地气”,要沉身子,深入基层,亲近群众,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第一书记相信我们并不陌生,昔日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日前,《四川日报》在四川在线、川报观察同时推出的系列报道《“第一书记”的烦心事》,引发不少人的关注。来自各地的“第一书记”向社会大众讲述着,他们在驻村帮扶过程中的“烦忧”。
“与往年相比,今年选派第一书记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落实好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第一书记要真正把村情民意吃透,把扶贫对象搞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强调。
“与往年相比,今年选派第一书记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落实好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第一书记要真正把村情民意吃透,把扶贫对象搞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强调。
第一书记要真正把村情民意吃透,把扶贫对象搞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2010年7月以来,省委作出了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的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