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崇廉拒腐,树立良好家风,坚决杜绝“节日腐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1月4日)
从“天价”名烟、名酒到“私人定制”的粽子、月饼 ,看似“师出有名”的“节日腐败”名目时不时来撩拨着民众敏感的神经。2015年1至11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32128起,处理43231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011人。当党员领导干部在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重申节日纪律要求,早发信号、早打招呼、早作提醒,给党员干部划出纪律“红线”,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的情况下,仍有“任性”之人仍拒不悔改,不断碰触“红线”。难道这能用中国传统的“礼尚往来”来解释?
从中纪委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反腐工作对领导干部的处理比例高,力度大,并不仅限于追究一般的党员干部,还不放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中级别比较高的人员。就在这种执纪严厉程度与日俱增的情况下,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还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作风问题更加隐蔽,穿上隐身衣、进入青纱帐,由“地上”转入“地下”,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行为仍时有发生。因此,杜绝“节日腐败”治标更要治本。
对于多种多样的腐败现象,“指哪打哪”并不为过,不让公款消费、不让喝品牌酒、不让进高档场所等举措也杜绝了部分腐败,但要杜绝“节日腐败”必须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根本。正因为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观念里,送礼是一个人必备的交际素养,不送礼反倒显得人吝啬、不知趣,要么被怀疑玩世不恭,要么被怀疑假装清高,甚至有被从社交圈中轰出的危险,更重要的是送礼的确有提高办事成功的几率、增进人与人间感情等的功效,所以“节日腐败”才此伏彼起。
“节日腐败”的形成非“一日之寒”,问题的解决务必下大气力,甚至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上级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坚决防止作风问题反弹的情况下,从根源上解决思维顽症,真正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让作风纪律成为自觉和习惯,身先士卒,起好带头作用,确保节俭文明廉洁过节。(赵墨轩)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领导干部只有心存“三观”、做好“三观”,自己能过好春节、群众能过好春节、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能过好春节。
“节日腐败”形式多样化,隐蔽性强,危害大。节日期间,干部容易出现思想松懈,忘记自己该做不该做的界限,少数人集中在这段时间搞腐败。
首次把“严禁突击花钱”单独列出。
每年12月底,按照惯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印发做好下一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安排通知。12月25日,《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印发,七条要求中,第五条重申坚持务实节俭文明过节,严禁年底突击花钱。
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清除”四风“问题隐身衣,就要对公共权力的有效限制,并把权力晒出来,接受公众的监督,广大干部就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挥手作别即将过去的喜气洋洋的“羊”年,拍手迎来即将到来的欢天喜地的“猴”年。祖国的大地,洋溢着辞旧迎新的气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元旦春节将至,领导干部容易出现思想松懈,忘记自己该做不该做的界限,少数人甚至把节日当作送礼、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玩乐等的极佳机会,集中在这段时间搞腐败。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元旦春节寒假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针对寒假春节和新学期开学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各地要严格执行廉洁从教要求,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