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要存3000元,可排到银行窗口前,递上卡和钱,工作人员却说这么存不行!咋了?因为银行有规定,如果要存3000元这样的“整钱”,就得用自动存款机。否则,在窗口存的话,得带点儿“零头”才行。23日,长春市民郭先生去银行存钱,就遇到了这样的“奇葩”行规,无奈从兜里多掏出1元钱,在窗口存了3001元。(11月25日 《新文化报》B4版)
银行窗口不办理整存,要存3000元这样的“整钱”,请到ATM机上完成!长春市民郭先生的这个遭遇不是个例,很多地方的银行都有如此规定。客户在窗口整存,碰到这样的规定如何解决?别慌,思路一变天地宽——存3001或2999元就行了。一元钱搞定银行规定,你说这规定不奇葩吗?
银行倡导客户到ATM机上存整钱,这是为了减少储户排队等待的时间,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效率,其初衷是好的。不过,这只应当是个倡导或建议,而不能成为固化的强制性规定。可事实呢,银行延续僵化的管理思维,一刀切地杜绝窗口办理“整存”,还检查工作人员办理过的业务,一旦发现有人破坏规矩,就会对该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采取其他处罚措施。这样的奇葩规定,银行工作人员也反感,难怪他们吃里扒外地帮客户想办法——多一元钱或少一元钱来存吧。
为何部分储户对在ATM机上办理存取业务不感冒?这个问题银行真该好好想想。首先,一些老人不会在操作ATM机上操作,或者因视力不好,不愿到ATM是机操作,银行方面应当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再者,也有一部分人对ATM机的安全保障存在戒心,银行也应当体谅。因此,储户是在窗口办理,还是到ATM机上操作,这是他们的自由选择,银行不能武断地剥夺储户的自由选择权。否则,遭到公众嘲弄不说,还有违规的嫌疑。
1元钱触痛银行的软肋,银行羞了吗?羞了之后,奇葩规定能解锁吗?显然,除了把死规定改成一种人性化的倡议外,银行还应当在ATM机的安全上多做文章,提升服务质量,冰释部分储户对ATM机的误解,将他们吸引到ATM机办理可行的业务。(黄齐超)
时长:21分43秒
王先生说,他们夫妻二人靠经营一家服装店为生,这张银行卡里存的是他们多年的积蓄,可谓一下子倾家荡产了。
银行储蓄是民众传统的理财方式,利息高低倒在其次,最能吸引人的把钱存到银行放心,安全有保障。
央行颁布了6次降息令,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3%腰斩至1.5%,银行存款加速流失。
6月27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三次降息。截至6月30日,人民财经通过查阅各商业银行官网发现,多家银行已相继调整利率。整体而言,城商行及全国股份制银行要高于国有大行。
进入四月份,银行业陆续发布今年一季报。在延续去年年末净利增速回落的同时,更让银行揪心的存款增速也出现了大面积回落。那么,问题来了:钱都去哪儿了?
没有短信提醒,没有电话告知,自己银行账户里的存款却不翼而飞。据警方及银监部门通报,存款“失踪”案件近期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屡屡发生。单笔“失踪”的企业存款最高达3.5亿元,尚未追回的个人存款近5000万元。这让许多市民开始焦虑:这是咋着了,我存在银行的钱还安全吗?以后,我们应该把钱放在哪?
近期,类似的存款“失踪”案件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屡屡发生:2014年10月,上市酒企泸州老窖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的1.5亿元存款失踪;今年1月10日,泸州老窖又发布公告称,在工商银行河南南阳中州支行等处的3.5亿元存款出现“异常”。
对于银行来说,应当承担的义务包括为服务整体安全性提供保障,谨慎核查证件、凭证、信息、密码、签名。在司法实务中,对无密码克隆卡遭盗刷的,有的法院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发行的磁条卡技术含量不高、终端系统不能有效识别伪卡交易所致,并判令银行承担赔偿责任。
据说每当有存款“失踪”,确定是储户、银行还是银行员工个人的责任十分困难。而非像实际操作那样,首先要求丢钱储户自己取证,以证明银行存在过错,否则对存款“失踪”不负责任。
自从央行宣布降息之后,上午不断有客户来到银行网点或打电话咨询最新的存款、贷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24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
其四,保险公司办理银行存款业务,应当选择取得保险资金托管资质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专业金融机构实施第三方托管。对银行存款的严格监管,在业内看来,也堵死了近一年来银行业内兴起的“委托定向投资”同业业务模式的保险资金来源。
成都市民黄先生搬了4大箱零钞到银行存款。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银行发生的“存款失踪”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2014年以来,类似的存款“失踪”案件在河南、安徽、湖南等地也屡屡发生,这些案件不仅损害储户的利益,更令整个银行业声誉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