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天地需要人才,“第一书记”要怀着为农民谋利的情、揣着为农村服务的心、带着发展农业的劲,认真思索,找准位置,进入角色,在农村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有所为。
要树立精神。“第一书记”要有吃苦精神和主动精神,农村艰苦的条件,可以锻炼人,“第一书记”要把困难当作挑战,把挑战当作机遇,抓住时机,深入接触实际,深刻熟悉“三农”问题,脚踏实地地锻炼意志和才干。找准奋斗目标,把握好工作重点、难点,工作中积极主动要任务、挑担子,克服困难做好工作。“第一书记”要立足农村实际,做到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克服懒人思想,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去,大胆尝试,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要强化意识。“第一书记”要强化责任意识、公仆意识、纪律意识。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过程,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承担的工作要一抓到底,不半途而废;要深入农村,深入实际,真抓实干,杜绝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等问题。要主动服务群众、优先服务群众、高效服务群众。忌“君子动口不动手”式的工作作风,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农民困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认真执行各项纪律规定,确保政令畅通、雷厉风行。
要扮好角色。“第一书记”要当好政策宣传员、农业技术员、决策参谋员、民事调解员。要主动和群众交朋友,宣传好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教授科学知识,多与村民聊天,经常拉家常话,成为村民的贴心人。“第一书记”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卷起裤子,向村干部学、向土秀才学,熟悉和掌握农业技术、致富信息等相关知识。只有引导村民致富,给村民当好“科技顾问”,才能赢得村民的尊重和理解。“第一书记”作为知识型人才,要想农民所需所求,将自己所学帮助农民、服务农民、致富农民。要协助村干部做好村务管理,深入实践,根据掌握的情况,认真思考出路,提出合理化建议。农村人际关系盘根错节,“第一书记”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积极掌握真实情况,配合村干部做好群众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一方平安。(胡喜庆)
吴树兰,河南省扶贫办副巡视员。从52岁起便开始了她的扶贫之路,先后在新蔡县孙召镇的大吴庄村和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百姓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为打赢河南脱贫攻坚战,自去年开始,省交通厅派出五位驻村的“第一书记”在脱贫道路上各显神通。
“第一书记”驻村要始终履行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职责,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当好参谋和掌舵人的角色。
元宵佳节,扶沟县包屯镇朱村岗村委大院锣鼓阵阵、笑声连连,在省政协驻该村“第一书记”刘延志的组织下,村民们欢聚一堂,大家一起看舞蹈、猜灯谜、吃元宵,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元宵节。
牢记“第一身份”,才能履好“第一职责”。作为一名党员,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都要自觉地把党员身份放到官员身份前面。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扶贫攻坚成为最近人们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
农村的工作生活确实比较枯燥,每日直面群众,繁杂琐碎的小事颇多。如果第一书记只是把下派当成是提拔的“快车道”,脑海里充斥“镀金”思想,动机不纯就没办法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
“第一书记”纷纷选择驻村为群众办实事,但是“第一书记”要真正落实好,需做到勤开口、勤洗耳、勤碰头、勤动手。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第一书记”任务重,责任大,“第一”就必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能接好“地气”,要沉身子,深入基层,亲近群众,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第一书记相信我们并不陌生,昔日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日前,《四川日报》在四川在线、川报观察同时推出的系列报道《“第一书记”的烦心事》,引发不少人的关注。来自各地的“第一书记”向社会大众讲述着,他们在驻村帮扶过程中的“烦忧”。
“与往年相比,今年选派第一书记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落实好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第一书记要真正把村情民意吃透,把扶贫对象搞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强调。
“与往年相比,今年选派第一书记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落实好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第一书记要真正把村情民意吃透,把扶贫对象搞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强调。
第一书记要真正把村情民意吃透,把扶贫对象搞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2010年7月以来,省委作出了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的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