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毒“跑道”几乎每天都占据了头条位置,成为网友和读者关注的焦点,江苏校园成了毒“跑道”的重灾区,不时有毒“跑道”再现的新闻爆出。近日,上海、河南等地一些校园也被爆出疑似毒“跑道”存在的事件。
毒“跑道”接二连三的出现,难免会让不少人开始有点儿闻“毒”色变,但同时我们不仅会感慨,生活中的我们好像一直跑在毒“跑道”上。近些年来,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大大提高,但各种毒也“应运而生”: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从食品到儿童玩具,再到学习用品……现在,就连校园的跑道也中了毒,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毒事”频现原因何在呢?是我们的技术水平不够吗?绝对不是,出事的往往是需求高的产品。就塑胶跑道来说,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史,技术成熟,使用安全,值得推广。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从产品源头来看,近年来塑胶跑道需求剧增,但20年前每平方米生产价格为150元以上的塑胶跑道,在劳动力价格飞涨的今天,每平方米的采购价格却在90到120元之间。缩减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是真正的毒之源。
这种“毒”又是怎样走到人们身边的呢?由于塑胶跑道建设是以建筑工程立项,中标单位多为建筑公司,而建筑公司中标后又会进行层层转包,另外,能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的监理公司也缺少化工方面的专业知识,根本无力对塑胶跑道的材料优劣进行辨别。这样的漏洞,也就给了施工方在建设中对材料做文章、掉包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入口把关不严,工程建设监管形同虚设,本该为学校塑胶跑道安全把上最后一道关的当地环保、住建、教育、质监、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均无法做到有效监管,“毒”跑道趁虚而入,成为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
“毒事”汹汹,不仅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国民的身心安全和健康,最终还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在强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是该对毒“瘤”下刀的时候了。
首先,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严把关口。产品分类在我国早已清晰明了,监管分工也已经对号入座。但由于新产品执行标准制定滞后,行政部门职能交叉较多,这些都给制假造假留下了可乘之机,同时也给相关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留足了余地。因此,要彻底禁“毒”,一定要完善监管体制,严格划分部门界限,然后详细分工,实施网格化管理,把质量和安全责任具体到单位和个人,最终形成严密的捆绑机制。与此同时,要形成能上能下、终身负责的监管追溯机制,一方面提升监管部门的权威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对制假造假者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另外,还要做到信息公开,确保信息畅通。要设立专门的举报通道,把这类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
其次,加大对制“毒”者的惩处力度。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制假造假者的惩处力度确实不够,在巨额利益面前,这些人往往会对可能受到的法律制裁不屑一顾。有些人甚至专门寻找法律空子,打擦边球。因此,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这类事件的惩处力度,在质量和安全标准满格的基础上进行处罚,让制假造假者付出数倍甚至更高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制“毒”者在权衡利害的过程中,不仅有对生命的尊重,更有对法律法规的敬畏。
最后,要做好相关事件的宣传工作。从现实来看,对这类事件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道德软约束,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法律硬制约的宣传力度。同时要加大对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到身边可能存在的危害,提高他们的全局观念和维权意识,提升他们与制假造假者作斗争的能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对制“毒”者的真实写照。但体制机制是市场公平的保证,法律是制“毒”者的克星。深化改革、依法治国方略已全面开始实施,而且是捷报频传,让我们由衷觉得,毒“跑道”的终点就在眼前,而且不远。(老车新辙)
多个地方频繁曝出的疑似校园“毒跑道”事件,终于引来多个部门联袂出手整治。今年5月,北京市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有多名家长反映,学校操场有刺鼻气味,很多孩子出现了流鼻血等症状。
山东农业大学附属学校的新跑道建成不足一年。24日,校方与家长代表进行了商讨座谈,并找来施工方共同解释,表示跑道材料、施工没有问题。最终,校方表示本周将和家长们共同监督塑胶跑道取样,送交检测部门,同时计划中的暑期学校装修也将暂停。
近期,学校塑胶跑道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网站22日晚刊登有关负责人就学校塑胶跑道质量问题答问。该负责人称,对教育部门和学校有关人员在体育场地建设过程中,因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造成体育场地设施不符合质量标准甚至“有毒”的相关责任人,要坚决予以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小学“毒跑道”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及四川等地,均有学校新铺设的跑道散发刺鼻气味,并有多名学生出现流鼻血、咳嗽、头晕和反复发烧等症状。
苏州、无锡等地一些中小学近期出现“涉毒”塑胶跑道伤害学生健康事件,相关塑胶跑道均为当地“自筹自建”项目,省教育厅将全面排查全省中小学塑胶跑道,如发现问题将立刻整改。
省教育厅将全面排查全省中小学塑胶跑道,如发现问题将立刻整改。
苏州、无锡等地一些中小学近期出现“涉毒”塑胶跑道伤害学生健康事件,相关塑胶跑道均为当地“自筹自建”项目,省教育厅将全面排查全省中小学塑胶跑道,如发现问题将立刻整改。
媒体不断接到江苏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多地学生家长反映,孩子集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怀疑与学校的塑胶跑道气味呛人有关。
作为校园设施,塑胶跑道已渐成学校标配,但近两年“毒跑道”事件多发,校园设施成为伤人场所。铲除“毒跑道”,让人们看到治理的行动和决心。但人们还期待彻查问题,揭示真相。“毒跑道”是如何进入校园的?背后有怎样的利益链条和监管漏洞?如何确保学生不再遭受“毒跑道”之害?只有这些问题水落石出,才能回应社会关切,给那些受到“毒跑道”伤害的学生和家长一个交代。
近期,学校塑胶跑道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此,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从新疆到东北,从内蒙古到深圳,近两年来,校园“毒跑道”事件层出不穷,学生家长怒发冲冠……集中爆发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事件,而其产生的根源之复杂、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地域之广、带来危害之大可能超乎想象。
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体育场馆的建设过程中,循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体育场地设施不合格,质量标准降低,甚至出现有毒的情况,要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绝不手软。
近日,安徽、河南、江苏、上海、深圳等多地学校相继发生“毒跑道”事件。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塑胶跑道原材料涉嫌为“三无”产品,甲苯和二甲苯超标139倍竟能通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进入校园。
孩子们出现头晕、恶心、流鼻血,但塑胶跑道检测结果,却是合格!
孩子们出现头晕、恶心、流鼻血,但塑胶跑道检测结果,却是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