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也发生了一起“扶老案”:一名8旬老太称被骑车路过的女孩的撞倒,“没你的事你干嘛还报警啊?”周边的路人作证女孩未撞人,最终,监控录像完整还原了事件真相:老人自行撞倒,并撞击到了女孩。(2015/10/14 中国青年网)
碰瓷如今早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新闻了,但碰瓷对象变为弱势群体的时候,就难免有点人显得无所适从。近日,北京市发生的“扶老案”让人感叹不已。一句“没你的事你干嘛还报警的”追问让人看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过,好在有监控还了当事人一个清白,要不又要变成一场喋喋不休的老人该不该扶的道德大讨论了。
诚然,骑车女子是幸运的,因为有监控证明了她的清白,也避免了她因为这起事件陷入到一个争吵不断的“扶老案”中。但是,相信当事人内心除了感叹自己运气好,应该还有一种后怕。这种很直白的“碰瓷”行为,往往会因为对方身上贴有“老人”等标识,从而变得自己一定会被认为肇事者。这种后怕,不是害怕担负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而是一种被冤枉的不甘心和委屈。
一句“没你的事你干嘛还报警啊?”的诘问,有时候听了还真会让自己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但是,这种觉得并不代表事实。而看了整个视频的人就会发现,这的确是老人自己摔了过来。那么,为什么这么明显的自己摔过去的老人,敢于这么有底气的质问他人呢?其实,内心深处是抱有侥幸的心理。即使整件事情和旁人无关,但如果能够得到一份赔偿,也算是“额外收入”。
即使知道是自己的原因才发生碰撞事件,而涉事老人依旧要选择这种“状告”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很受伤。就应该反思,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仅仅是所谓的道德滑坡了?还是在某些制度上存在缺陷?其实,老人的这种明知自己摔倒也要诬告的行为,其实已经涉嫌诈骗。而很多人,却往往只关注老人的道德问题,忽视了对老人行为上的追责。其实,往往出现摔倒讹人的事情,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于讹人者的违法成本太轻。正因为低成本的犯罪有时候能够换来比较大的回报,才能让讹人戏码屡屡上演,并且成为一场“道德危机”。
我们鼓励助人为乐,也支持每一个人对于摔倒的老人伸出援助之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圣贤留给我们的教诲。但是,在屡屡出现这种故意讹人的行为,就应该加大追责力度,保证每一个人的清白,还要给予故意讹人者惩戒,提高了违法成本才能避免类似的“没事你报警?”的诘问不再发生。(刘颂寒)
一场小小的车祸,老人被撞倒在地。一老人扶起大妈后,可能没看清楚的原因,差点被讹,幸亏一“正义姑娘”挺身解围。
一场小小的车祸,老人被撞倒在地。一老人扶起大妈后,可能没看清楚的原因,差点被讹,幸亏一“正义姑娘”挺身解围。
“扶老人被讹”不只是道德问题。先前碰到同类问题时,曾有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扶老人还是得靠自觉性”。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对“扶老人被讹”事件的态度。
遇到年过七旬的亲戚张老太摔倒,张先生好心将老人扶起……
“扶老人险”是试图寻求解决问题之道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即使商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商业利益,我还是举双手支持。
善良,需要保护;道德,更需加持。如果能为善良加一个保险阀,有何不可?
道德问题怎能用钱来解决?设立这类保险是否先有“老人讹人”的污名化之嫌?是否会进一步强化“扶老人有风险”的观念?
想象一下,当你遇到一位倒地的老人需要帮助时,你没有立即上前搀扶,而是默默地拿出手机花个3元在支付宝上先为自己投个保。
“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这个话题自南京彭宇案首次闯进舆论场以来,每一次媒体对类似事件的报道,都会挑动公众敏感的道德神经。
路遇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真成了选择难题。如果我就是责任人,那肯定没得说,一定会去扶。这还真不是唱高调,我是不愿承受未来的道德耻辱感,与付出更大的心力去忏悔相比,我觉得还是担责比较划算。
安徽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在媒体报道下不断“逆转”:女学生称没撞人,并找来目击者称被讹了,而老人则坚称被撞,随后又找来多名目击者证实女学生事后承认撞了人……
看到老人摔倒在路边,扶不扶?有人说,一定扶。有人说,担心“被讹”,不敢扶。其实,如果你看到老人摔倒了,或许没时间想别的,下意识地就去扶起了老人。
9月8日晚,安徽淮南师范学院门口一位老人倒地,该校一名女生小袁将老人扶起。该老人家属认为是小袁撞倒了老人,而小袁坚称自己是做好事将老人扶起。双方各执一词。
安徽淮南师范学院门口一位老人倒地,女生小袁将老人扶起。
"淮南女大学生称扶老太被讹"目击者已经出面向淮南警方说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