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了35块,谢谢老板。”近日,家住南岸的李女士翻看儿子手机时,发现孩子就读的南岸一小学班级的QQ群。起初她以为这个群只是孩子们交流的平台,可是当她翻开了聊天记录后却大吃一惊,里面竟然有十几条孩子们发的红包,金额在几块钱到300元之间。(人民网9月27日)
微信,最初以其快速、高效的收发信息、轻松的畅聊等功能,成为朋友间沟通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不断的升级,微信的功能也不断在强大,例如:微信转账、刷卡、手机充值、生活缴费、火车票机票、滴滴出行、微信红包等等,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实现自己所想。所以,微信的认可度已达到了惊人的效果,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会看到有人手捧手机在微信聊天、或看信息等等,人们在接受微信的同时也被微信的各项功能所吸引。
微信红包的出现,成为了网上交易的一种新形式,也成为了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微信红包来表达谢意,表达祝福,转账付款,或是调节气氛,人们欣喜微信红包功能的强大,但是朋友间发红包、抢红包的方式来表达感情,调节情趣,都是在人性理智允许、自愿的基础上做出的。而对于文章中孩子发红包,笔者持否定态度,一名小学生还需家长进行监护,分辨不清孰是孰非,不知自己做的是对是错的时候,用微信红包来进行娱乐实属越界。让孩子通过微信红包来进行娱乐的方式,改变的娱乐的性质,并且变向把娱乐变成了学生间攀比的的桥梁。
作为家长不可小视“微信红包”对孩子的伤害,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发红包”、“抢红包”成了自己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试的资本,谁发的红包钱数多,谁就是赢家,其他的同学就会想办法超过这个同学,比来比去,一次抢35元钱,那绝不是最高数。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一人抢35元,那发红包的孩子要在红包里装多少钱呢!家长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微信中发红包是多少钱,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们的思维会扭曲,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发来发去成了比试的舞台,小学生应该来比这个吗?这里我们也应该谴责校方,学校应该从学生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出发,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培养孩子从小就懂得奢靡风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利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首先,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应该使用智能手机,以免分散注意力。其次,要杜绝学生用手机微信红包来作为攀比的工具,从正面进行引导,教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微信,不要再无形中给一些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助涨一些学生摆阔、炫富、攀比的气焰。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要教导孩子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蔡静)
7月16日晚,河南老君山第三届音乐狂欢露营节晚会活动现场。数千名游客围绕熊熊篝火载歌载舞、尽情狂欢,场面甚为壮观!
正因为微信抢红包赌博案在多地有过发生,且爆发的潜在可能性客观存在,所以多位法律界专业人士如此界定微信抢红包,即如果以营利为目的,且数额超出正常娱乐的范围,那就涉嫌网络赌博。
抢红包、订车票、手机银行转账……年底手机很忙,也是各种骗子最活跃的时候。山寨网站、伪装号码的短信、带有木马的链接,一不小心就会让你的钱包受损。
现在,家乐福也开始试水微信“摇一摇”新玩法。
今年3月13日,连云港市公安局高新区警方接到李先生报警,称其有张存有38万元的银行卡丢失后被人盗刷一空。当嫌疑人落网后,李先生发现对方竟是自己的平日好友。
领导干部收发红包要把握好度,防变味。
杭州市纪委表示,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在收发红包之时,要把握好尺度,防止变味。
“为了发红包绑定的银行卡,现在怎么解绑啊?”最近两天,因微信红包“炸开了花”的小伙伴们逐渐从抢红包的喜悦中平静下来,围绕着银行卡解绑、假红包、信息安全等的“后遗症”开始显现。
“为了发红包绑定的银行卡,现在怎么解绑啊?”最近两天,因微信红包“炸开了花”的小伙伴们逐渐从抢红包的喜悦中平静下来,围绕着银行卡解绑、假红包、信息安全等的“后遗症”开始显现。
从除夕开始,截至大年初一16点,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更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非正规“抢红包”软件,这样的软件很有可能是“钓鱼”软件,以骗取银行信息为主要目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无论红包大小,都是一种“微腐败”。对于这种新兴的“微腐败”,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露头就打,坚持严查到底。
在江宁开发区某公司工作的小张,怎么都没有想到,他一直视为老友的同事鲁某,趁借用手机的时候偷偷将他账上的1000元钱转走了。
记者了解到,微信小额转账及红包依旧免收手续费。支付宝仍采取手机端免费、电脑端付款收费的策略。
网警已与腾讯公司研究对策,对符合赌博行为特征的用户账号,将关闭其收发“红包”功能。
梁小姐表示自己捡到了周先生的包,她打开包看到了一张失主就诊的处方单,上面有联系方式,才联系上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