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纪念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在色彩纷呈的活动中,有两个误区值得警惕。
第一,过度地追求原真性。“原真性”这个概念来自于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后被引入非遗界。虽然原真性要求的文化不脱离土壤,就地保护等,对非遗的活态传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以一种景观的方式呈现,用“原真性”的名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化”,进而将其从生存的文化环境和农村的真实生活中脱离出来。当前这种过度追求原真性的非遗保护模式越来越偏离非遗的本来面目,也严重违背了今年年初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十二条“融入生产生活”的原则。
第二,过度地追求产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引起重视,在于它骨子里对盲目现代化的反思。但一些地方的非遗本身却走上了一条产业化之路。我们应当意识到产业化并不是非遗唯一的出路,因为非遗还承担着其他功能,比如2005年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如果连“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都完全产业化了,这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总结近年来的非遗发展,如何避免上述两种困境?笔者认为,非遗的主体必须是人民。技艺是人民的技艺,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节庆是人民的节庆。
如何落实,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到文化馆。它不仅仅是非遗的申报、管理和服务机构,更重是群众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文化馆应该把优秀的非遗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结合起来,以丰富而生动的形式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
事实上,很多地方的文化馆是这样做的。比如浙江缙云县,文化馆用婺剧创作广场舞,用婺剧宣传“五水治理”,弘扬诚信友善和孝敬老人的价值观,并让村民自己上台表演这些节目,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在这个纪念非遗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向基层的、一线的文艺工作者致敬。(作者:沙垚)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0日 07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脉的“瑰宝”,其保护和传承向来深受关注。据了解,目前我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6项,国家级传承人57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6项,省级传承人240名。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言,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史的见证和载体。
10月12日上午,文博会B馆非遗展区内的“泥猴张”展位周围挤满了人。“泥猴张”本名张希和,是我市著名的民间工艺大师,文博会开幕式当天他不仅在现场作画,还手把手地教市民捏泥猴、画国画。
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曲(剧)目展演参演的项目有永城大铙、河南坠子、豫东琴书、花鼓、柳琴戏、评书、大鼓、商丘四平调、渔鼓道情、三弦书、皮影戏等各曲种。
图为手工艺人为外宾讲解烙画的制作工艺。韩章云 摄 5月24日,2016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河南省会郑州开幕。
图为手工艺人为外宾讲解烙画的制作工艺。韩章云 摄 5月24日,2016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河南省会郑州开幕。
婚礼中,新人同牢合卺 、解缨结发 ,为表示夫妻相爱,在婚礼上夫妻各执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饮一口,寓意夫妻将恳定对方,携手走过一辈子,结永好、不分离。
由文化部港澳台办公室、澳门文化局、河南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2015年澳门“根与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澳门开幕。
五粮液,这个中外驰名的品牌,广受中外群众好评和喜爱。五粮液为大曲浓香型白酒,产于四川宜宾市,用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5种粮食发酵酿制而成,在中国浓香型酒中独树一帜。
今日,记者获悉, 2015年中国·信阳茶文化节暨“河南(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评选活动将于4月26日至5月2日在信阳金牛文化产业园(107国道与312国道交叉口)内金牛古镇举办。
2月1日,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非遗、了解非遗、受益非遗,由郑州市太乙拳传习所举办的“解决腰椎问题,开心过大年暗暗”免费体验活动顺利拉开帷幕。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昨天,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猴加官”的传承人顾鹏在展示制作好的成品。当日,郑州“非遗”展示馆正式落成并向公众免费开放。该展示馆集展览展示、制作表演、收藏培训等功能于一体,集中陈列展出郑州的149项各级“非遗”项目。
12月25日,旨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在郑州成立。随着非遗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省非遗保护中心、省群众艺术馆、省艺术研究院联合发起了省非遗学会成立大会。
10月12日,一位小朋友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操练甘肃庆阳皮影传承人高清旺的皮影道具。新华社记者冯杰摄 10月10日,湖南省非遗项目傩面雕刻传承人吴兴知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现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