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题:雄师阔步新征程——献给长征胜利80周年暨建军89周年
新华社记者 樊永强
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涅槃重生——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取得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谱写了气吞河山的壮丽史诗。
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作为人类历史上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长征,塑造了人民军队传承至今的性格底蕴和红色基因。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今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作为红军传人的中国军队正沿着改革强军的崭新征程,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长征,和她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对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提供着永恒的指引。
从坚定无畏的信念远征到政治建军凝神铸魂——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一脉相承
岁月可以改变山河,但不朽的精神与世长存。
长征,对于人民军队,意味着壮烈的牺牲、辉煌的胜利和精神的崛起。
当红军踏上漫漫征途,我们的党和中华民族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始终面临着两种命运、两条路线的抉择和斗争。红军虽遭受围追堵截,多次身临绝境,但始终未曾改变“救人民于水火、扶民族于既倾”的家国情怀。
这是中华民族光明战胜黑暗的命运搏斗,这是人民军队铁心向党、坚定无畏的信念远征。
长征路上,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年轻的红军官兵经常在数天未进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平均每30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是这支军队在万里征途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明知路途遥远,却万死不辞,前仆后继,经受了难以想象的饥饿、严寒、伤痛等生存极限的考验,终于奔向最后的胜利?
是坚定的信念和壮丽的理想。
长征路上,一位名叫刘志海的红军战士被冻死,战友们掰开他紧握的一只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作为党费的银元——这样的军人、这样的军队,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理想。
张闻天同志曾说过:“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
漫漫征途中,信念比阳光、水和粮食更重要。
聂荣臻元帅曾回忆说:问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都会回答你“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苏维埃新中国”。
尽管当时的红军战士绝大多数并不识字,但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给予了他们世世代代从未有过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样的理想,使这支红色大军区别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军队。”长期从事长征研究的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红军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源。
正是靠着崇高的理想和自觉的党性,一支支红色大军从赣南、从湘西、从川北、从豫南,跋涉千山万水,不畏艰难险阻,向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汇聚而来。
1934年7月,孤军长征的红25军怀着早日见到党中央的热情,离开陕南向西行动。徐海东在向部队动员时说:“即使我们3000人都牺牲了,也要把党中央接过来。”
作为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贺龙在最血雨腥风的时候“脱皮鞋穿草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长征中,靠着对党的绝对忠诚,贺龙团结带领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实现了各路红军的大团结。
毛泽东曾经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历史雄辩地证明:理想和信念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支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从1927年建军到9年后长征胜利,再到22年后建立新中国。人民军队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坚定的军魂。”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史专家宗成康教授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和那些坚定的共产党人,给这支军队注入了魂魄,赋予它钢铁般的意志和战胜一切的力量。
在陆军第13集团军某红军团,一个讲了80年的故事,至今仍在传颂。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第三次穿越茫茫草地。
野菜挖完了,树皮啃光了,钉在鞋底的牛皮也吃完了,只能吃皮带。红93师274团战士周广才想到走出草地就能与中央红军会师,他忍饥挨饿留下半截皮带,想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
如今,这半截饱含长征记忆的皮带珍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80年来,这个故事在周广才所在部队代代相传,成为新兵下连后的第一课。
“‘半截皮带’的精神内涵是‘铁心跟党走’,这是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核心内容。”某红军团政委张立贤说。
这个红军团成建制保留了15个红军连队,涌现出“坚守英雄连”“渡江先锋连”等16个功勋单位和39名英雄模范。“知团史、学英模、当传人”是红军团常年开展的活动。
“红色记忆是一种力量。”今年将满服役期的上士唐周说:“红军团的兵即使脱下军装,也永远是红军传人。”
新疆军区某步兵师是1932年3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和领导的、目前全军仅存的一支整建制师的陕北红军部队。
自创建以来,这个红军师官兵始终高举党的旗帜,永远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历经30余次改编整编、10余次换防调整,始终“把党放在第一位”,铸就了“走遍新(疆)西(藏)兰(州)、听从党召唤”的厚重师魂。
“浇树浇根,育人育魂。”师政委邹仕辉介绍说,近年来,师党委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让绝对忠诚、敢打必胜、永不变质的红军优良传统的种子在新生代官兵中落地生根。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在76岁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重走长征路、跋涉两万里写下《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人民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这是我们这代军人的‘新长征’。”武警部队参谋长秦天说,“我相信,有长征精神的激励,有红色基因的传承,这支军队就永远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就一定能够肩负起党和人民的希望与重托。”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展现青少年热爱祖国、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睢阳区胜利小学开展了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曾经的红军红九军团军医涂通今,安静地躺在病床上,102载峥嵘岁月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留下了一道一道皱纹。涂通今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也是唯一健在的红军博士,更是从长汀走出的开国将军。
其中,书画作品展厅内,书法、绘画作品交相辉映,大部分作品都是以长征为主题。在摄影作品展厅内,汇聚了100余名红军老战士和抗战老兵的近照。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铭记红军伟绩,弘扬长征精神,10月26日,汝州市质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按照汝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要求,10月25日上午,汝州市地矿局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50余人到汝州市体育文化中心观看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10月25日,“汝州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汝州市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市环保局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参观展览,学习英雄事迹,领略长征精神。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18日上午,临汝镇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86人,在镇政府5楼会议室观看河南卫视现场直播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1937年,红军教导师卫生处医务干部合影(右一为涂通今,资料照片)。1951年9月,涂通今走进了莫斯科布尔科登神经外科研究所,当大家得知他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提起长征,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二万五千里”,它已成为一个固定词组深深地印烙在人们的脑海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二万五千里”成为了红军长征的代名词。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为弘扬长征精神,淅川县第五小学结合励志教育,于11月1日举行了“感受长征,励志远足”活动。
音乐会分上下两部分,其中上篇由《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5首歌曲组成,上篇演出结束后,中场为观众送上了独唱《十送红军》《七律·长征》和诗朗诵《军礼》等节目,下篇由《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5首歌曲组成。
10月份以来,浚县各学校团组织纷纷利用学校网络、课堂教学、课余实践等把活动内容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围绕“十个一”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10月18日上午9时,汝州市钟楼街道组织机关、辖区各居(村)等广大党员干部170余人集体收看河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电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