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论头条 > 正文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大谋略:“骨干工程”迈出新步伐

2015年12月24日08:3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5034

  2015年,中国迎来承上启下的节点。

  这一年,中国“十二五”规划收官,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启了向着全面小康的最后冲刺。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系统阐述了“习式”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这一年,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外交场合宣示中国信心、建言世界格局:“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将促进南南合作,带动南北对话,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岁末年初,温故知新。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路上”栏目梳理了习近平全年的重要讲话、署名文章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出这一年被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高频词汇。让我们跟着这些词汇,去探寻和读懂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方略和智慧。今天我们推出第3期,主题为“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大谋略:“骨干工程”迈出新步伐

  (图为2015年以来习近平谈全面依法治国10大高频词 数据截至12月15日)

  2015年的第一天,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刊发了习近平7000字署名文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章强调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并从五个方面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工作部署。“奉法者强则国强”,翻阅今年关于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法治国家、公平正义、反腐败、司法制度改革、守法、道德等词汇频频出现在各种讲话场合,这些论述不仅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巨大的前行动力和坚实的保障,也描绘出了一幅“法治中国”的未来前景。

  法治国家建设贯穿全年工作主线:

  国家治理体系“骨干工程”迈出新步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为全面依法治国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自此迈出“新步伐”。

  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谈到,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全面推进总目标来部署、来展开。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落实全会部署,必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015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治国理政方向,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一条主线。专家分析认为,《决定》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司法体制改革: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

  回首2015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多项部署和要求,均落到实处,掷地有声。

  司法体制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落子”。3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司法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今年,在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等方面,通过了一系列方案和意见。4月1日,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5月1日,《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全国法院正式实施,变“立案审查”为“立案登记”。9月15日,中央深改小组第十六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法官、检察官工资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2015年,中国司法体制改革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态势协同挺进深水区。中国司改,启动“2.0时代”。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指出,此轮司法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这些改革措施要变的是长久以来存积于司法机关内外的体制缺陷和机制弊端,要动的是包括改革推进者自身在内的诸多利益格局。与以往改革不同的是,如今的司法改革不再是由下而上的底层创新推动,而是顶层设计主导,中间推进,基层实践。

文章关键词:依法治国;习近平 党内法规 骨干工程 全面推进 责编:张释文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瞄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力点

    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于依法治国的新部署,是基于对我国法治建设已有成就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和评估而作出的。

  • 行政长官出庭应诉让法治道路越走越宽敞

    长期以来官贵民贱、官尊民卑的意识将普通百姓一直禁锢于“民不告官”、“民不与官斗”的一种常态中,人们心目中没有民可以告官的观念。

  • 依法行政要拒绝“老大”思维

    分析来看,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即当地政府可能养成了不理会“民告官”案件的坏习惯,也是一种官僚思想,还像一种“老大”作派。

  •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大方略:"骨干工程"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中国“十二五”规划收官,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启了向着全面小康的最后冲刺。2015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治国理政方向,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一条主线。

  •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用权严起来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落实“四个全面”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履行政府职能的现实需要。

  •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新华网北京4月27日电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收入193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4日至2015年2月2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批示、指示等30多篇重要文献。

  • 推进依法治省构建法治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要实现良法之治、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基本方略,就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

  • 依法治国,让“安全感”来的更真实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或者主张治理国家。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获知对“依法治国”不同的理解。而对于拼搏在生产生活经营第一线的普通公民而言,莫过于让自己做人办事更有规矩、更有安全感来得真实,来得实在,来得坦坦荡荡。

  • 依法治国关键在党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要改革措施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就坚定不移向前推进。

  • 两会·开局之年话法治:依法治国关键在落实

    法治的生命在于实施,依法治国的功效在于实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紧紧抓住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这个关键,切实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